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遗传育种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概况 课程安排:总80课时=理论40课时+实验40课时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平时成绩*40%+期终考试*60%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实验技能+实验报告 课堂纪律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1次扣5分 2、上课不玩手机,不影响他人 3、按时交作业、实验报告,不拖延,1次不交扣5分 4、实验课与理论课同等重要,若缺席,视为旷课 5、端正态度,积极向上,刻苦努力 获得8项国际奖: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让克基金会“农学与营养奖” 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奖” 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 1996年,获日本经济新闻社“日经亚洲大奖” 1997年,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 ★我国第一个以农业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个公司即是以袁隆平为名命名的,公司上市后随即使袁隆平的身价超过1000亿元人名币。 ★ 2004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 ★ 2005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种子生产 绪 论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作物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2、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3、了解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概况。 4、了解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 一、作物遗传育种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遗传育种:是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是研究作物遗传和变异规律,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科学。 任务: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选育适用于特定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等特性的优良品种或杂种、新作物。 现有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烟草、亚麻等经济作物都属于栽培植物,由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进化:变异—遗传—选择。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的科学,它主要是以遗传学和进化论为基础,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作物栽培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许多学科的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物遗传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2.种质资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 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7.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二、作物遗传育种发展 (一)遗传方面的发展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在公元前4000年的伊拉克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载了马头部性状在五个世代的遗传。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生产实践→遗传和变异→选择→育成优良品种。 *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通过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使劳动人民对遗传有了粗浅的认识 。 A、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 *我国我国劳动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中,注意到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春秋时代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末期又有“种麦得麦,种稷得稷”的记载。东汉王充曾写道“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并进一步指出“嘉禾异种,……常无本根”,认识到了变异的现象。 *此后古书中还有“桔逾淮而北为枳”、“牡丹岁取其变者以为新”等,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形成一套遗传学理论。 B、近代遗传学的奠基 1、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器官的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认为: 生物物种是可变的,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规律。 即认为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与不用(用进废退理论),以及认为每一世代中由于用或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获得性遗传)。如长颈鹿、鼹鼠。 达尔文 19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1.个体遗传学向细胞遗传学过渡时期(1910之前) ⑴孟德尔(Mendel G. J.,1822—1884) 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豌豆杂交试验);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认为: 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