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谈精神损害赔偿 祁雪瑞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精神损 害赔偿概述 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 ? 田家的女儿是抱养的,已经 岁,一家人幸福和睦。邻居何 某因与 田家闹纠纷,就到处宣扬 田家的女人不会生育,田家的女儿 是别人 的崽 。何某 的行为引起大家对 田家人议论纷纷 。田家女人 起诉到法院,以何某的行为对其造成了精神损害为 由,要求何某停 止侵害,赔礼道歉,同时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何某接到起诉书后感 到不理解,说错话怎么还要赔钱 ?于是她去咨询律师,究竟什么是 精神损害,什么是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是 民事主体 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使其人格 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 的客观事实状态 。简言 之 ,就是对 民事主体精神权益的损害 。对受害人来说,精神损害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精神痛苦,二是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 精神痛苦有两种来源 :一是 由于侵害公 民身体而造成 的生理 第 2 页 损 害当侵权 行为侵害身体权 、健康权 、生命权等物质性人格权 时,给权利主体 以生理上的损害,同时使其在精神上产生痛苦 。二 是 由于侵害 公 民姓 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贞操权、 一般人格权等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而造成 的心理损害 。这种损 害具体表现为受害人精神的非正常状态,如气愤、暴躁 、好斗、恐 惧、焦 虑、忧 愁、沮 丧、自卑、羞 愧、悲 伤、抑 郁、烦 恼、绝 望 等 不 良情 感 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是指民事主体维护其人格利益、身份利 益的活动受到破坏,因而导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损害。如 人格尊严损害、配偶身份利益损害和荣誉利益损害等。 精神损害赔偿是 民事主体 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使其 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 ,要求侵权人通过 财产赔偿 的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 的民事法律制度 。在我 国, “精 神损害赔偿 ”一词作为一个法律术语 ,最早出现在 年 月 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的若干 问题的解答》中,但 没有对其具体含义作 出规定 。其他有关法律也没有对精神损害赔 偿 的含义作 出明确规定 。 我 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的确立和进步 ,是伴随着公民权利意 识的觉醒,在司法实践的推动下逐渐实现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由 于受苏联 民法理论 的影响,立法及司法界普遍否认精神损害赔偿 制度的合理性 ,将它视为资产阶级的民法制度而予以排斥 。 年 《民法通则》的颁布 ,标志着我 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的初步建 立 。该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 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赔礼道歉,并可 以要求赔偿损失 。”这里只列举了四种具体的 精神性人格权,即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 。由于受这一 规定的局限,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且在司法实 践中不注重抚慰金方式。此后 , 《国家赔偿法》和 《消费者权益保 第 3 页 护法》中规定了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 (即侵害生命权和健康 权的抚慰金赔偿 )制度; 《国家赔偿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 法律 ,加 强 了对人格权 ,如人身 自由权、隐私权、信用权 以及一般人 格权 的保护 。 年 月 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确定民事侵 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 问题 的解释》,适应 国际上全面保护人 身权的立法趋势,把赔偿范围扩展到了几乎全部人格权和身份权 , 标 志着我 国精神损 害赔偿制度 的重大进步 。从不承认 到局部承 认 ,再到全面承认,应该说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表现出一种不断 进步 的趋势 。但 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