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理论、实践和操作 盖建玲.pdfVIP

股份合作制理论、实践和操作 盖建玲.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篇 股份合作制 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股份合作制兴起 的历史条件 股份合作制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产物 ,它是 以中国企业改 革和股份制的推行为前提的。为了说明股份合作制的起源、性质、 特点、作用和发展趋势,必须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 业改革谈起 。 中国国有企业 的改革是全部经济体制改革 的基础和起点 。为 了消除国有制经济 的弊端 ,增强 国有资产 的运营效率和整个 国民 经济 的活力,自 年开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重 点从农村推 进到城市 ,全面 的经济体制改革拉开 了序幕 。尽管在什么是改革 的中心环节或核心的问题上,经济学家、实践工作者 改革方案 的设计者各执一辞,长期争论不休 ,“企业制度 改革主线论 ”与“价 格改革主线论 ”互不相让 ,但是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 的“载体 ”,无 论是企业体制 的改革还是价格改革 ,都无法 回避这个 国民经济 的 第 2 页 基础,所有的改革都不可避免地与之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企业 改革 自始至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基础 。首先,从整个 改革发展过程看 ,在“摸着石头过河 ”的实践导 向路线 的指 引下,民 营经济 由于没有意识上的障碍,获得了迅速发展,到 年,在 国 民经济中所 占比重 已超过一半。而国有企业,由于某种敏感性的原 因,只能在缺少总体设计的条件下苦苦摸索。但 国有企业改革有意 或无意地循着这样的走向:通过弱化行政管理,向企业扩权让利, 将 国有企业推 向市场 。 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过 了两个阶段 :一是逐步弱化政府对企 业 的直接行政控制 ,减税让利;二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加强 利益刺激的同时,注重利益约束。在进行企业改革的同时,国家对 计划、财政、税 收、金融、劳动工 资等宏观经济领域也进 行 了相应 的 改革,借 以催育市场,并向间接调控方 向发展。第一阶段的扩权让 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 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 ,注入 了利益约束机 制。然而,这一阶段的企业改革并没有解决企业的经营机制 问题, 而且 出乎意料地 引发 了 年底的投资、消费两大基金膨胀。 在寻找投资、消费双膨胀原因的时候,人们最初将 目光放在 国 家宏观控制方面 ,不少人认为原因在于 ,在对企业扩权让利 的同 时,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手段乏力,导致经济失控。 随着认识 的深化 ,人们逐渐进一步意识到关键是调控对象 的微观 基础构造不合理 ,因而在放松 中央行政控制之后 ,必然诱发争投 资、争贷款、工 资侵 占利润等不合理 的企业行为 。至此 ,人们又把 改 革企业经营机制、强化利益约束作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其典型代表 就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年 ,承包制在全 国得到大面积推广 ;承包制利用契约合 同的形式,明确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弱化了政府对企 业的行政干预,强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和责任 。由于承包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因此也取得了有限的成效。 第 3 页 但是单纯的经营机制改革也 导致 了许多新矛盾的产生: 仅仅改革经营机制 ,由于产权不清 ,在单纯 的利益导 向 下,必然诱发企业短期行为。企业倾 向于采取拼设备、拼资源的耗 费型经济办法,提高近期产量,实现短期利益。企业通常不会对技 术进步和长期利益感兴趣 。这是因为不 同企业使用 的国有资产技 术进步程度本不一致 ,由此而 来 的“级 差 收益 ”应 归 国家 。因此 ,企 业经营指标 只是根据原有生产实绩确定 ,而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来 确定。这样做的后果是技术落后、起点低的企业的经营者和职工可 以轻易使利润大幅度递增而获得较多个人收入;而技术先进、起点 高 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