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七十七期
2012年 11月 頁 167~197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中間者之臉:《賽德克‧巴萊》的
原住民歷史研究者映像
Nakao Eki Pacidal
摘 要
本文由探討林開世與邱韻芳對電影《賽德克•巴萊》的評論出發,首
先反思兩個課題:其一,在歐洲特定的文化脈絡下所發展出的歷史理論,
在用於解釋台灣諸多文化與力量交雜的過去和現在時,會產生什麼樣的問
題?其次,在面對並試圖處理台灣的過去時,道德及倫理問題和歷史之間
的煩雜糾纏,又會對思考者造成何種複雜的影響?以此思索為基礎,本文
藉由探討將《賽德克•巴萊》視為「歷史」的可能,試圖以電影在無意間
所開啟的視角,勾勒今日原住民歷史研究者作為「中間者」在文化上和學
術上的困難處境。
關鍵詞:中間者 原住民 歷史研究 賽德克‧巴萊
101.2.10 收稿,101.6.26 通過刊登。
我要感謝本文審查人不厭其煩所提出的許多問題,給予我較多空間,以更清楚的方
式來呈現所欲表達的意念。本文是抱著展開對話的期待而寫,而我相信本文審查的
過程便十分接近一個真正的對話,對話的雙方雖然都不知道對話者的身份,但都展
現了試圖相互接近的意願,特此向審查人及學報編輯致謝。
荷蘭 Leiden University 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168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有解的問題有若廣大不可判定命題之洋上的小島。
Solvable problems are like a small island in a vast sea of undecidable propositions.
-- John Casti,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
本文以號稱 「台灣影史上第一部史詩電影」的 《賽德克‧巴萊》為出發點,
探討原住民歷史研究者在今日學術界所面臨的處境。我稱這些原住民歷史研究
者為某種特定型態的「中間者」(inbetweener ),而《賽德克‧巴萊》雖與此類
中間者並無直接關聯,但作為台灣第一部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襲捲全台的成功
的商業電影,它在各方面所引發的話題,卻意外曝露出一些與此類中間者處境
相關的課題。由於我本人也屬於此種特定型態的中間者,故本文可謂是以一種
接近作者自白的方式來呈現一些「非中間者」可能鮮少慮及的問題,是一名中
間者在嘗試與非中間者展開對話。而為了便利讀者進入文章情境,我在此先就
本文的結構安排及撰寫方式做一大略的說明。
按常理而論,一篇談論「中間者」的文章應當先清楚界定「中間者」此一
主題概念。但我選擇在本文後段才正式處理這個問題,在此只先指出,我以
「中間者」一詞來廣泛指涉現代社會中的原住民,其中有各種類型,並非均質
的整體,而本文的焦點又限縮於原住民歷史研究者這一類型的中間者。在正式
談論此類中間者在學術場域的處境之前,我以文章的前三節來為這個討論「鋪
路」。 在第一節中,我以人類學家林開世對《賽德克‧巴萊》的評論為例,分
析這些看法是如何深受歐洲思想的影響甚至綑綁。第二節則以熟悉賽德克文化
的人類學家邱韻芳對電影提出的質疑為例,試圖點出某些歷史問題的出現,可
能是論者在不自覺間以客觀性(objectivity )來包裝自身所關切的倫理或道德問
題的結果。第三節是對現今學術界所稱的歷史(academically practiced history )
的反思,並討論將電影《賽德克‧巴萊》視為「歷史」來理解的可能。在前三
節中,我都單純以一名歷史研究者的角度而發言,唯有在末尾的第四節,我才
真正以原住民歷史研究者的身份來討論:在前三節所描繪的背景之前,身為原
住民的歷史研究者在學術場域上,究竟面對何種不同於其他人的困難,又為何
必須明確要求自己作為中間者的身份被正視和承認。
其次必須說明的是,雖然學術論著通常都以明確的線性方式展開,盡量在
文中清楚呈現論證軸線,我卻刻意選擇了一種「印象派」的寫作方式來呈現本
文的課題。本文前三節談論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