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体裁的基本特征,鉴赏表现手法 2012、4、19 一、叙述人称的选择: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记叙 二、叙述方式/顺序的安排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使文章眉目清晰。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人称类题型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2、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10年全国卷1.15 《灯火》) 高考真题体验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2011(浙江卷)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答案: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课堂训练: 《牡丹恋歌》 宋文荣 10、该文在对牡丹的称谓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开头两段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使用了呼告的手法,拉近作者与牡丹以及读者与牡丹之间的情感,更便于直抒胸臆,强烈表达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后用直呼“牡丹”之名,客观真实地写出了牡丹的文化内涵。 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1、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描写 2、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烘托人物 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环境描写分类 1.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为后边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 (4)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6)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心情 。(有时作者选取与人物心境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有进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 暗示人物命运。 (7)深化作品主题 。 2011(广东卷)《严冬海猎》 陈秉汗 开头段: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比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结尾段: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高考真题体验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 答案:开头:(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2)渲染冷寂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比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课堂训练: 《殷墟随想》 李丽红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3.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课件鲁教版.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2讲详细课件新人教.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实用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讲城市化及其影响实用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精选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精选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精选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精选课件.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中图版.ppt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三章农业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实用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