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汕头大学工学院 2
汕头大学工学院 2007 届硕士论文
基于导频的 MIMO-OFDM 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研究
PAGE
PAGE 10
第一章 绪论
随着无线互联网、无线多媒体等数据业务对通信速率需求的不断增长,无线通信系统 已全面进入宽带化阶段。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信道具有多径和时变的特点。信道中的多径会 引起发送信号自身的混叠,引起符号间干扰,表现在频域为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时变 要求接收机必须对信道进行实时测量,以便随时处理多径对信号的影响。本章简要回顾了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和意义,同时给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 容安排。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从 1901 年英国人马可尼的第一封越洋电报拍发成功开始,人类进入了无线通信的时 代。人们为了使无线通信系统更加方便快捷、速率更高作了大量努力。时至今日,遍布全 球的光纤与卫星网络已将世界各地的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为人们随时随地互相进行 通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的概念至今,无线通信 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信号及处理技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通信业务也从最初 的只支持语音发展到目前的宽带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纵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们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移动通信系统[1],由传统的语音电话服务发 展而来;第二类是无线网络系统[2],作为地面计算机网络的拓展或互联;第三类是电视无 线广播系统[3],它为最广大的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视频信息广播。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已经历 了三代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仅支持话音通信的模拟系统,模拟调频(FM)加上频分 多址接入(FDMA)是它的技术要点,典型代表为美国的 AMPS 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 用了一系列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其中包括信源压缩编码、数字加密、信道编码、数字调 制等;此外,在多址方式上,采用了更加灵活、高效的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接入(CDMA) 技术;在业务上,除了移动电话外,还支持最大速率不超过 9.6Kbps 的窄带数据传输,典 型代表为欧洲的 GSM、美国的 IS-95 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更大的系统 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图 像等多媒体业务;无线传输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多 址技术、调制技术、信道编码及交织、双工技术、物理信道结构与复用、帧结构、无线资 源分配与链路控制、RF 信道参数设置等等,典型代表为欧洲的 WCDMA、美国的 CDMA-2000 和
中国的 TDS-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将支持各种业务,包括高质量话音业务、高质量 视频业务和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4G 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期望达到 100Mbps(高速移动)和 1Gbps(静止或低速状态)。尽管 4G 正处于技术研究与实现阶段,还远未能形成统一的技术 规范或相应的行业标准,但总的方向是高数据率、高频点、高频谱利用率、高移动速度、 高 Qos、低发射功率、灵活业务支撑能力及基于分组交换和全 IP 的综合业务发展,能够实 现全球的覆盖和漫游,强调“话音与数据”、“传输与交换”、“电路与分组”、“有线与无线”、 “移动与 WLAN”、“管理与控制”、“电信与计算机”、“集中与分布”、“电域与光域”等多方 面的融合,走向技术与业务相结合、互动的新模式。B3G 核心技术包括:多天线技术(智能 天线、MIMO、分布式天线)、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编码,高阶调制,新调制技术)、多载 波技术(OFDM、MC-CDMA、MC-DS-CDMA)、无线网络技术(adhoc、分布式网络)、多维多址接 入技术(空-时-频-码)、网络接口技术、核心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自适应技术、软件无 线电、多用户检测、多模多速率多系统并存和互联技术等等。
无线网络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甚至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有力竞争者。目前应用 较多的无线局域网系统有 IEEE 802.1 系列和欧洲的 HiperLAN/2,两者均可支持超过 50Mbps 的数据传输率,主要用于小范围热点地区的无线接入,移动性方面仅支持静止或低速移动 情况。主要的无线城域网系统有 IEEE 802.16 系列,可支持超过 100M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 主要用于城域范围内的“最后一公里”接入,另外专门针对移动应用的无线城域网版本 802.16e 也正在研究和制订当中。
和前两类系统不同,电视广播系统是普及最早但是数字化进程开始最晚的系统,这与 电视广播服务面广以及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定位有关,目前数字电视广播正在世界范围内 快速发展,尤以在欧洲应用的最为广泛,典型的代表系统有欧洲的 DVB-T、美国的 ATS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单字的中文全文检索数据结构和算法模型分析-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单字典稀疏表示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单总线的FPGA加密系统设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胆道造影和病理特点诊断胆道发育不良-外科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胆酸分子两亲性的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改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胆甾醇和聚乙二醇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蛋白网络聚类的基因功能分析-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蛋白网络聚类的基因功能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蛋白质和DNA分子的仿生材料制备与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蛋白质互作网络和转录共表达的疾病基因排序方法研究-生物信息学专业论文.docx
- 2025年3D打印建筑技术成果建筑市场潜力鉴定报告.docx
- 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ocx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行业大规模生产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流通政策与法规2025年解读报告.docx
- 数字艺术作品版权保护与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产品与风险控制策略实证研究报告.docx
- 音乐产业版权运营与音乐版权交易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TEE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中的应用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反洗钱技术发展动态与监管挑战应对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基于2025年大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大规模生产应用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