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郭 预 衡
自己的文集不甚 出名、而所编选的文集却有大名者,前有萧统的 《昭明文选》,
后有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钞》。 《文选》且不论,就 《文钞》而言,几百年来,一直
成 为士林 的普及读物 。尽 管对于八家之选 以及茅坤之评 ,后人不免有所非议 ,但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在列举其弊的同时,仍然认为: “八家集浩博,学者遍读为难;
书肆选本又漏略过甚 ,坤所选录尚得繁简之 中。集 中评语,虽所见未深,而亦足为
初学之门径。一二百年以来,家弦户诵,固亦有 由矣。” 《提要》在这里肯定了两点:
一是选文得繁 简之 中,二是评语可为初学之 门径。作为普及的选本,达到这两点,
也 并 不 容 易 。 几 百 年 来 , 其 流 传 甚 广 , 影 响 甚 大 , 原 因 可 能 正 在 这 里 。
但今天看来 ,这部 《文钞》之所 以广为流传,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也还 因为所
选八家之文 ,大体上都 能体现各家之文的特色;茅坤之评,也能指 出各家之文的不
同风格。例如他说韩愈的碑志之文, “多奇崛险谲”,而 “不得 《史》、 《汉》序事
法”;欧阳修的碑志之文,则 “独得史迁之髓”。又说宋代诸家之文, “叙事当以欧阳
公为最”, “以其调 自史迁出”;而曾巩之文, “大 旨近刘向,然逸调少矣”。对于柳宗
元 、王安石 以及苏 氏父子兄弟之文,也都有 比较分析。更为难得的是,茅坤虽选八
家之古文,却未摒弃 “四六文字”。他说: “四六文字,予初不欲录;然欧阳公之婉
丽,苏子瞻之悲慨,王荆公之深刺,于君 臣上下之 间,似有感动处,故录而存之。”
(详见 《文钞论例》)
当然,今天看来,八家的选文,不都是切 当的;茅坤的评语,也不都是准确的。
这是 因为他的基本观点,是要求文章符合 “六艺之 旨”;他之所以编选八家之文,也
是 因为在他看来八家之文是上承 “六艺之 旨”的文统的。这一点他在 《文钞总叙》
中是有说明的。
但应该指 出的是 ,茅坤虽讲 “六艺之 旨”的文统,却未讲伊洛之学的道统。在
这一 点上 ,他和金 、元之儒所谓 “道从伊洛传心事,文擅韩欧振古风”者,不尽相
同;也和桐城方苞 “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 间”者,有所不 同。还有 ,茅
坤特选唐宋八家,曾是针对李梦阳之倡 “文必秦汉”;但他最称赞的,却也是 “西汉
之文”。而且 当他称道韩、柳时,还 曾引述 “非先秦两汉之书不以观”这样的名言。
如 此 一 来 , 《文 钞 》 的 选 文 和 评 语 , 有 时 也 就 突 破 了 一 些 门 户 之 见 。
茅坤之评最为后人非议者,主要在于 “一字一句,皆有释评,逐段逐节,皆为
圈点”。吴应箕认为这样 “评古文”, “最能埋没古人精神”。 (见 《答陈定生书》)
鉴于 以上诸端,这部 《文 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对于原著,也就有所取舍,
有所删存:
一 、本 书 以文渊 阁 《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 以各家别集。四库本保存 了茅坤
的 《总叙》和 《论例》 ,各家 的 《文钞引》 以及文前文后 的评语 。本 书亦存之 。
二、四库本删 了茅坤 “一字一句、逐段逐节”的 “释评”和 “圈点”。但今天看
来,有的 “释评”,也非一无可取。谨参照 《文钞》的明刻本,选其有助于理解文义
者,引入注释之内。
三 、 四库本 《文钞》于各家 《文钞》卷首,曾沿明刻本之 旧,列有茅坤节选的
各家本传。为省篇幅,今 皆从删。
四、明刻本 《文钞》卷首,原有 “凡例”,涉及书中 “释评”和 “圈点”问题,
四库本 已连同 “释评”和 “圈点”一并删去,今亦从之。
删 、存之外 ,本 书新增者有 二 :一是加 以简要 的注释 ,二是 附 以 白话译文 。
注释力求不漏难 点,译文力求不遗难句。但要做到,实非易事。一是限于撰写
者 的水平 ,二是古书本来不尽可懂。从前王 国维 曾经说他 “于 《书》所不能解者,
殆十之五;于 《诗》亦十之一二”。他还说不仅他不全懂, “汉魏以来诸大师”也不
全懂。 (见 《与友人论 〈诗〉、 〈书〉中成语书》)由此我想,如果请他来做 《尚书全
译》或 《诗经全译》,恐怕也难尽满人意。当然,唐宋八家之文,一般说来,是比先
秦之书易懂的,宋文尤其平易。但朱熹又 曾说过: “文之最难晓者无如柳子厚。”还
说过: “荆公文暗。” (《朱子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