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61 期 2007 年9 月出版
設施栽培土壤肥培管理實例
文/圖 黃瑞彰、黃山內、林晉卿、卓家榮、吳建銘、林經偉
台灣地處亞熱帶與熱帶,四面環海,溫濕度均高,雨量充沛,全年適合作
物之成長,然而由於季風之盛行,氣候變化大,造成作物產量與品質不穩定。
早期國內之園藝與特作作物因屬小農經營制,資金不足,土地利用粗放,溫室
設施栽培,僅限在小面積之菇類生產。近年來,國民所得增加,消費者對於農
產品品質之要求提高,產期調節栽培也逐漸為農民所重視。為穩定產量及提高
品質調節產期,供應標準化與規格化農產品,設施栽培漸成為農業企業化經營
技術與方式。設施栽培是以人為方式建構適合作物生長的空間,使作物消極方
面不受外界風雨之影響,積極方面則利用光線、溫度、濕度調節方式提供作物
最適合之生長空間,進而得到提高產量,穩定良好生產品質之效果。
所謂設施栽培農業係指利用隧道或矮棚、網室及溫室等設施,提供遮陰、
防止雨水沖刷及昆蟲侵入危害,農作物之生長條件(如日照、溫度、水分、空
氣、土壤等)及生產管理方式改善,以較佳之生長環境,達經濟生產目的之栽
培方式。依據行政院主計處2005 普查初步報告,我國採用設施栽培之農牧戶已
有 3 萬餘戶,占總農牧戶數之 4%,面積約達 19,429 公頃。目前利用設施栽培
之主要作物,以洋香瓜、木瓜與盆花類作物列居前三位。常見之設施有隧道式
膠布棚、溫室、網室等,其覆蓋資材可為透明之玻璃、塑膠布或塑膠網,耕作
方式有養液栽培之砂耕、礫耕、水耕、袋耕、籃耕等,但由於上述方式所費栽
培資材及設備昂貴,設施內栽培,目前仍以原來之土耕方式較多。
設施栽培與露天栽培土壤之差異
無論栽培何種作物,都必須有足夠的養分供作物吸收,相對的作物產量與
TAO
品質才能達到。設施內地表的環境因設施而起很大的變化,與露天栽培的不同
的是雨水、溫度及光線。透明資材覆蓋設施內土壤由於自然雨水被阻隔,導致
部分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以可溶性鹽類累積在土中,且無法被淋洗,另外因設
施栽培農民對作物所需水分及養分供給方式改變,如淹灌改澆灌或滴灌等;又
設施內氣溫較高,與露天栽培兩者相差可高達 9℃左右,使土壤中的水溶性離
子,由於隨土壤毛細管水由下向上移動。雖然灌水時,水分亦會由上向下移動,
但移動程度受灌溉水量之影響。在這種狀態下,施用之化學肥料特別是可溶性
高的,不會像自然露天栽培隨土壤水分向下淋洗。也就是說大部分是殘餘肥料
留在耕作層,甚者,又由於土壤水分蒸發,由下向上移動的水,亦可把土壤中
含可溶性鹽類帶至地表,使土壤特別是表土鹽分化,地表呈現一層濃厚的鹽斑。
土壤與肥培管理不當引起生育障礙
1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61 期 2007 年9 月出版
作物生育所需養分多達 13 種來自土壤,各種養分需量並不一致,而其中需
量多,應經常施肥補充的為氮、磷、鉀。自肥料工業發達後,化學肥料取得容
易,品質提昇,效果佳。惟農民施用忽略作物之吸收情形,常憑經驗盲目大量
施肥,常發生肥料殘留引起養分過剩或缺乏現象,特別是目前市售最多之複合
肥料,配方固定,而土壤中原有及作物吸收肥料養分量不一致,最易造成養分
失衡,此一弊端,應依作物、土壤、氣候予以考量調整施肥解決。設施栽培土
壤含可溶性鹽類過多之障害,即是盲目施肥造成之結果。設施減少雨水對作物
地上部植株的直接衝擊,以及對根部的浸泡所造成之損傷,但也因此阻絕了雨
水對土壤中鹽分的淋洗,致使鹽分不斷累積。鹽分過度累積會影響植物對水分
的吸收,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減少有效養分的供給,土壤物理性變差,生物
相的不平衡且容易發生病害。
一、鹽分累積之原因
一般而言,設施栽培時農民均以露天栽培同量肥料施用,由於缺少雨水的
淋洗,即使有灌溉措施,也常因灌溉量不足以把可溶性鹽類即化學肥料淋洗到
較深的土層。此外,設施中的溫度常高於設施外之溫度,因此蒸散發量較大,
在蒸散發量大於灌溉水之入滲量時,可溶性鹽類不但不往下淋洗,反而會隨著
水分的蒸發由底土經由土壤的毛細管作用往上移動至表土,造成可溶性鹽類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