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前的饲养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 一、放养前的准备 1.饲料和胃肠的锻炼 放牧前1~3周,在育雏料中添加一定的青草和青菜,有条件可加入一定的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虫体饲料。青绿饲料由少到多逐渐添加。放牧前,青饲料的添加量应占到雏鸡饲喂量的50%以上。 2. 温度的锻炼 在育雏后期,适当进行较低温度和小范围变温的锻炼。 3. 活动量的锻炼 在育雏后期,应逐渐扩大雏鸡的运动量和活动范围。 4. 管理 在育雏后期,饲养管理逐渐由精细管理过渡到粗放管理。在饲喂次数、饮水方式、管理形式等方面接近放养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注意调教,形成条件反射。 5. 抗应激 放牧前和放牧的最初几天,可在补饲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VC或复合维生素,以预防应激。 6. 防疫 3、分群注意的问题 (1)切忌大小混养 无法有针对性地饲养和管理。 (2)切忌群体过大 据研究,一般草地每亩容纳鸡的数量20~30只,好的草场可达到40~50只,最高不宜超过80只。一个饲养单元的面积应控制在11~47亩,这样,一般群体应控制在300~500只。 群体过大效果不良。首先,过牧使草地退化;其次,使鸡获得的营养较少,必须依靠人工饲喂,增加了饲养成本,而且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第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第四,容易发生恶癖。 饲养密度与载畜(禽)量:    密度的确定应根据草地类型和牧草的数量和质量而定。以禾本科为主的野杂草草场放养数量宜低,而经过人工改造的果园和林地饲养密度可大(牧草种类以野菜为主)。    根据调查研究,饲养的成年鸡数量(只/亩):普通草山草坡15只;丘陵地区20只;果园、农田、树林30~40只;人工草场40~50只。    饲养育成鸡增加25%。 (二)放牧过渡期管理 由育雏室转移到野外放牧的最初1~2周是放养成功的关键。 1.转群日的选择 应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在晚上转群。手电筒头部蒙上红色布以降低应激。轻轻将小鸡转移放到运输笼,然后装车。按照原分群计划,一次性放入鸡舍,在放牧地的鸡舍过夜 。 放养日龄和季节选择: 雏鸡脱温后40d~50d,于5月份~6月份,白天气温不低于15℃时开始放养;成鸡一般春末至秋后散养,其它季节圈养。 2.次日管理 让鸡在鸡舍内停留较长的时间,以便熟悉其新居。待到9~10点以后放出喂料,饲槽放在离鸡舍1~5m远,让鸡自由觅食,饲料与育雏期的饲料相同。 3.放牧 开始几天,每天放养较短的时间,以后逐日增加放养时间,设围栏,并不断扩大放养面积。 4.喂料 1~5d内仍按舍饲喂量给料,日喂 3次。5d后要限制饲料喂量,分两步递减饲料:5~10d内饲料喂平常舍饲日粮的 70 %;10d后直到出栏,只喂平常各生长阶段舍饲日粮的30~50 %,日喂1~2次。 (三)调教 调教的时间:雏鸡在育雏期即进行调教训练,放养开始时强化调教训练。 1、喂食和饮水的调教 喂食和饮水的调教应在育雏时开始,在放养时强化,并形成条件反射。一般以一种特殊的声音作为信号,这种声音应该柔和而响亮。 以喂食为例,调教应前应使其有一定的饥饿时间,然后,一边给予信号,一边喂料,喂料的动作尽量使鸡看得到,以便听觉和视觉双重感应,加速条件反射的形成。每天反复如此动作,一般3d以后即可建立条件反射。 2、远牧的调教 很多鸡的活动范围很窄,远处尽管有丰富的饲草资源,它宁可饥饿,也不远行一步,因此应对这样的鸡进行调教。 一般由两人操作,一人一边慢步前行,一边按照一定的节奏给予一定的语言口令,一边撒扬少量的食物,而后面一人手拿一定的驱赶工具,一边发出驱赶的语言口令,一边缓慢舞动驱赶工具前行,直至到达牧草丰富的草地。这样连续几日后,这群鸡即可逐渐习惯往远处采食。 3、归巢的调教 鸡具有晨出暮归性,但是个别鸡不能按时归巢。应于傍晚前,在放牧地的远处查看,是否有仍在采食的鸡,并用信号引导其返回。如发现个别鸡在舍外的远处夜宿,应将其抓回并将其营造的窝破坏。第二天早晨晚些时间将其放出采食,傍晚再检查其是否在外宿窝。如此几次后,便可按时归巢。 4、上栖架的调教 鸡具有栖居性,善于高处过夜。但在野外放养条件下,有些鸡抢不到有利位置而不在栖架上过夜。野外鸡舍地面比较潮湿,加之粪便的堆积,长期卧地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在开始转群时,每天晚上查看是否有卧地的鸡,应及时将其抓到栖架上。经过几次调教之后,形成固定的位次关系,也就按时按次序上栖架。 补饲定时定量,时间要固定,这样可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