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5): 873-878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混种模式对土壤中 PAHs 污染的强化修复作用
吴云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以菲、芘为多环芳烃(PAHs )的代表,选择多环芳烃初始浓度在20.05~322.06 mg·kg-1 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
温室盆栽的方法,选用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单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单种和三叶草-紫花苜蓿混种3 种模式,
通过测定实验70 d 后土壤中PAHs 的浓度,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对PAHs 污染的去除效果和修复机制。结果表明,(1 )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在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混种模式下,土壤中PAHs 的去除率最高,明显高于单种模式。在70 d 的实验期
间,约有75.47%的菲和68.28%的芘被降解,而单种模式下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31.79%和64.03% ,对芘
的降解率分别为27.97%和52.18%。(2 )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PAHs 的含量低于根部,菲的含量低于芘,混种模式下植
物体内 PAHs 的含量低于单种模式下的含量。(3 )生物作用对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在三叶草、紫花苜蓿组和混合组中分别为
26.69% 、58.98%和69.84% ,对芘的去除率分别为25.29% 、48.98%和65.86% ,明显高于非生物作用。在生物作用中植物-微
生物的联合效应是最主要的,在三叶草组、紫花苜蓿组和混合组中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6.95%、34.85%、42.95%和6.3%、
26.78% 、38.98%。微生物作用在各种模式下相同,混种模式下,植物作用、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均高于单种模式。说明借
助多物种混合种植模式对改善PAHs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减少植物体内PAHs 积累和缓解生态风险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混种模式;土壤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5.05.023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5 )05-0873-06
引用格式:吴云霄. 混种模式对土壤中PAHs 污染的强化修复作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5): 873-878.
WU Yunxiao. Strengthen Phytoremediation on PAHs in Soils by Combined Plants Cultivation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5): 873-878.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芳烃污染比较严重。本研究选择当地常见且适应能
PAHs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由有机物不完全 力强的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和紫花苜蓿
燃烧或高温裂解而产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AHs (Medicago sativa )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混种
性质稳定、水溶性差,在土壤中有逐年积累的趋势 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 PAHs 的修复作用,评价其修
(王伟等,2015 )。在中国,农田土壤PAHs 背景值 复效果,为本地区选择合理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理
-1 2 4 -1
在 10~20 µg·kg ,部分区域已达到10 ~10 µg·kg 论依据。
(Li 等,2006 )。由于其致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1 材料与方法
(刘魏魏等,2010 ),严重威胁着土壤的生态安全、 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