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现代三位女作家童年书写的共同主题-学术交流.PDFVIP

叛逆现代三位女作家童年书写的共同主题-学术交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1月                  学  术  交  流                    Jan.,2019 总第298期  第1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98  No.1   文学语言学研究 叛逆:现代三位女作家 童年书写的共同主题 张凯默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北京 102600;清华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在现代女作家中,尤爱创作自传的有陈衡哲、谢冰莹、苏雪林等,其童 年书写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比较她们的童年书写后可发现,在渲染男性气质、颠覆 性别秩序、挣脱私塾教育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色。 三位女作家的童年书写是成为自 强自立女性后的初心回溯,同时也为现代文学提供别样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景观。 三 位女作家以童年之“我”对五四之“我”做出回应,用童年经验中所谓“男子气”呼应 人格独立、崇尚自我的五四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三位女作家刻画的“叛女”形象,其 实就是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一种投射。 [关键词]陈衡哲;谢冰莹;苏雪林;童年书写;叛逆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000 8284(2019)01 0162 06 在现代女作家中,尤爱创作自传的有陈衡哲、谢冰莹、苏雪林等,其童年书写也是比较 有代表性的。 比较她们的童年书写后可发现,在渲染男性气质、颠覆性别秩序、挣脱私塾 教育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色。 三位女作家的童年书写就是认同回忆中童年自我的尝试, 那些充满温情的低吟和快意的呼喊,是成为自强自立女性后的初心回溯,同时也为现代文 学提供别样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景观。     一、渲染男性气质强化个性 在陈衡哲、谢冰莹、苏雪林三位女作家的童年书写中,不约而同地都谈及自己天生具 有一种冒险叛逆的喜好,“不爱红装爱武装”,英气飒爽地释放着自我的生命激情。 少年时 期的她们与男孩为伴舞枪弄棒,直率野性浑然天成。 她们乐于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富于 - - [收稿日期]2018 11 01 - [作者简介]张凯默(1984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博士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62 · 冒险精神;她们反抗封建礼教束缚,争取自由和独立。 在自叙传中,她们更愿意将自己描 绘为一个淘气叛逆的女孩,自比作“野孩子”“男孩”,这样的书写显得意味深长。 在《陈衡哲早年自传》中,她用“造命”一词来形容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也是对自己 勇于挑战权威、不断奋进的人生姿态的总结。 长久以来,女儿的成长轨迹是可预见性的, 未来不过就是从父亲的女儿,到夫的妻子,再到子的母亲,“无名”的困境是女性的宿命。 但对于陈衡哲而言,随波逐流和怨天尤人都不是她的“命中注定”,她要与命运抗争,不屈 地奋斗,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展现出这种反叛姿态。 她描绘道,“我的姐姐比我大三岁,她很 听话,从不冒险。 我的妹妹在我最淘气的年纪还只是个哭哭啼啼的娃娃”。 强调了自己同 姐妹在个性上的区别,她不愿意像姐姐那样服从听话,又不似妹妹般处于幼年时期那么无 知无邪,她的自我意识更加鲜明,行事风格我行我素,呈现出反叛又爱冒险的姿态。 陈衡 哲认为自己像男孩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怎样,我在童年时期的确雄心勃勃,我不是 [1] 立志要穿比别人更漂亮的衣服之类,而是希望别人觉得我聪明、在学业上有前途。” 所谓 [2] “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虽然是天性如此,但这种不停探索率性而为的顽皮个性,在 那个时代对女孩来说却是犯忌的。 这般的野性和有抱负,按照传统性别秩序应该是与男 孩相伴的,所以陈衡哲的母亲总是阻拦其个性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性别秩序即 一种文化压抑行为,抹杀了儿童自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