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月下旬【新舞臺】將推出「天津人藝」的《原野》,導演王延松的詮釋手法相當特別,古陶俑和莫札特安魂曲都是舞台上呈現表現主義和象徵主義手法的亮點,2006首演後一路大受好評。曹禺的女兒萬方曾說津版《原野》是她父親最想看到的詮釋!特別提供您的學生和朋友購票六折優惠。票價低廉顯示「交流」誠意,花300元就可以坐在很好的位子上賞戲,專屬訂票單如附檔,就拜託欣欣老師多多推薦了!
演出時間11月20晚/21晚/22午 500.800.1000元
最近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推出,由王延松導演的《原野》,在消沈的話劇劇壇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尤其將它放到近些年改編經典和演出經典劇作的浪潮中,更見出其創造性的價值和意義。曹禺先生生前就說,對於一個普通的劇團來說,演《雷雨》會獲得成功,演《日出》會轟動,演《原野》會失敗。因為它太難演了。近二十多年來,我陸續看過內地的,香港的,直到新加坡的《原野》演出,坦率地說,雖然不能說他們的演出都失敗了,但卻可以說沒有一個演出是令人滿意的。我以為關鍵,在於導演對劇本的闡釋和能力上。這些演出,或以階級鬥爭的觀念來解讀劇本;或以三角戀的情仇作為中心;或以單純的復仇故事來演繹;或用所謂後現代的手法來“狂改濫編”;自然還有其他因素,導致對《原野》的誤讀,錯讀、甚至是“不求甚解”地淺讀。而我讚賞的是王延松對於經典劇作的嚴肅態度,對於大師的敬畏,對於《原野》的精讀,對於曹禺研究以及《原野》研究成果的借鑒,從而使他實現了曹禺先生的願望:“導演要有自己的創造”。二任何一個導演的二度創作,應當是具有獨創性的。問題是近年來在西方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下,把導演的創造,認為是一種任意而作的行為;可以無視原作,可以肆意改編經典,可以拼貼,可以解構,如此等等,都可以作為“創造”,甚至可以被稱為大師的手筆。那麼,導演的創造還有沒有標準?如果沒有標準,那麼任何一種肆意篡改經典、踐踏經典的演出,都可以自封為炒作的“大手筆”了。其實,這樣的“創造”是很容易的;無論是自封或被封,都是徒勞的,終究是沒有生命力的。不用多長時間,就自行消滅了,說不定還會成為負面教訓的典型,自封的桂冠被人換成小丑的帽盔。王延松對於曹禺先生以下教誨是做了認真研究和思考的。曹禺先生聽說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要演出《原野》後,給當時正在編輯曹禺劇作的四川文藝出版社的編輯蔣牧叢同志寫了一封信; 其中心意見是:“此劇需排得流暢、緊湊,怎樣刪改都行,但不可照我的原本搬上舞臺,以為那是忠於原作。導演要有自己的創造,自己的想象,敢於處理,此劇太長,最好能在三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半演出時間之內。不要把觀眾“拖”死,留得一點餘味,才好。”我以為王延松導演的《原野》基本上實現了曹禺先生的要求。三津版《原野》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對原作的獨到的解讀上。王延松說,他對原作“只刪改而不篡改,不加一個字。”將八萬八千字的原作,經過他的選取,“刪”成一部三萬二千字的演出本。這樣作,也合乎曹禺先生的意見,曹禺曾說:“‘序幕’和‘第三幕’更要大刪!劇本寫得熱鬧,到了舞臺,往往單調,叫人著急。”“要大膽一些,敢於大改動,不要使人看得想逃出現場,像做噩夢似的。”在津版的刪改中,自然透露著導演用心良苦的工夫;但在他精心的選擇中,更有著他對劇作的獨到的讀解,即從人性的角度切入,並以此來理解人物,探索主題,把握其藝術特徵。(參見他的《〈原野〉導演手記》)我認為津版的刪改是成功的,雖然刪去多半的篇幅,現在演出只要兩個小時二十分鐘;但是,卻保留了精華,保留了誘人的故事,精彩的場面,精彩的對話。在“人性”闡釋中,將原作的精義突現發揮出來。四導演意識到按照現實主義來處理《原野》是走不通的,認為它的文本是象徵主義的。因此需要一套現代的演出語言。這點,也是符合曹禺先生的願意的。曹禺先生曾對我說,他寫《原野》是走了不同于《雷雨》和《日出》的“又另一條路子”,就是著重在表現人的靈魂,將人的靈魂戲劇化、舞臺化,也可以說是表現主義的路子。曹禺先生之所以在給蔣牧叢的信中,反復強調導演要展開想象,大膽地處理,是因為,他不滿意那種所謂忠實原作的處理, 他說在打到四人幫之後,看過兩次《原野》的演出,他認為他們把第三幕處理得太實了。“那個第三幕只能留給人想象,一實了,人‘拖’死,‘累’死,演員與觀眾都受不了。” 曹禺還說過一句十分重要的話:他說《原野》“是抒發一個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詩”。而延松的成功之處,在於他以炙熱的詩心,領受到《原野》的詩意,從而,在導演上調動一切非寫實手段,將所有舞臺元素都詩化了。首先在佈景上,大膽地擺脫了原作的寫實成分,全部成為象徵的。鐵紗網構造的具有象徵意味的土黃色佈景,它猶如一張任憑你如何掙扎也逃不出的網,而在燈光下,顯得它更為詭秘,鬼氣森森,增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