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2课时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2课时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三 单元导学案 课题:古诗二首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登飞来峰》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我能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3.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学情分析:以往,学生所学的诗大多是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于蕴涵着深刻人生哲理的则是初次接触,因而在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知识链接】 王安石简介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有政绩。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背景 :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这首登高览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自主学习】 1、我会朗读这首诗。 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寻: 千寻: 闻说: 畏: 遮: 缘: 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 3、我再把这首诗朗读三遍,并写下来。 4、通过朗读这首诗,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 小组内自由朗读这首诗,想象这首诗的意境并试着背诵下来。 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内成员互相诵读诗文,表达出情感。 【展示激励】 各小组展示: 我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诗,并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质疑问难】 【达标检测】 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 时期的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可多写一句) 《登飞来峰》的前两句、后两句各侧重的是什么? 《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小学语文 五 年级下册第 三 单元导学案 课题:古诗二首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题西林壁》、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2、我可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3、我可以积累解读诗歌的方法,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重 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难 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知识链接】 背景资料: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描写山的诗歌: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3.绿树村边合,青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