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阅读指导--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
考纲要求我们掌握以下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
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关于这20个文言虚词,同学们复习时首先应重新翻翻教材,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归纳的每个字的用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个知识网,再用到具体文章中去,就容易多了。
也有不少文言虚词是集实词与虚词于一身的,翻译时一定要分清词性,如:“之”、“其”、“以”、“为”等都具有实、虚两种词性。
文言虚词与实词一样,也有个古今异同的问题。有的文言虚词沿用下来,古今用法差异不大,如:“以为”(作认为讲时)。也有的就完全不同了,如“所以”,今义表结果,古义表原因、凭借。再有象“虽”,做“虽然”讲时,古今相同,表转折;做“即便”讲时,今天就无此义了。
另外,文言虚词有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当然是以单音虚词为主,不要随便把两个虚词看成是一个词,如:其实、可以、于是等。复音虚词一定要积累,因为如果一点不了解,固定的词拆开后,就不好翻译了(要注意课本上的几篇关于虚词的知识短文)。
高考试题分析:
1.(2002全国高考全国卷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分析】:答案为A。这道题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均选自中学课本。选择课本用例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完全相同,这样做更便于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前者表示领率,后者表示工具,因而两者是不相同的。“今以钟磬置水中”一句,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不仅是传世名篇,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中学生是十分熟悉的,不会有什么难度。B项中后一句出自课文《陈涉世家》,也是司马迁的文章。这组中进行比较的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其意义“正好、恰巧”也是常用的义项,两句中的“会”字意义与用法均相同。C项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句,出自贾谊《过秦论》,也是中学生十分熟悉的课文。其中的“既”字表示“已经”、“……之后”是副词“既”的常见用法。而《李将军列传》中“既出塞,出东道”的“既”字也正是这种用法。可见两句中的“既”字意义用法均相同。D项中的“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一句,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流传极广,各种版本的中学课本多选作课文。“事无大小”与阅读材料中的“无老壮皆为垂涕”一句,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说法意义。这两个“无”字也是相同的。据题目的要求,A项为正确选项。
2.(2002全国高考北京卷9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分析】:答案为B。本题考查古汉语虚词,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B组两句中的“因”都是副词,都作“于是、就”讲。
A中“过于荆”的“于”是介词,作“从”讲;“苛政猛于虎也”的“于”也是介词,但用在形容词“猛”之后的“于”作“比”讲。
C中“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句“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之间,取消该句的独立性。“宋何罪之有”中的“之”也是助词,用来前置宾语“何罪”。
D中“知不以利为利矣”的“以”是介词,作“把、拿、用”讲。“以趋于亡”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3.(2001全国高考全国卷13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分析】:答案为B。A项中的两个“以”字,均为连词,都表示后一动作为前一动作的目的,可译为“来、用来”。意义与用法是相同的。其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黑河市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说明.doc
- 2013年龙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材料汇总3.4.5.doc
-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题(第一二章).doc
- 2014届高三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数学试题(理科).doc
- 2014届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题10.doc
- 2014年4月大学英语B 电大 网络 远程教育必过题库-写作专题.docx
-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五﹞.doc
- 2014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每日一练(41).doc
-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题22.doc
- 2015届高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限时检测题24.doc
- 高考新题型对话填空精练.doc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提问方式及解题方法.docx
-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 必修2.doc
-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系列练10含解析新人教版47.doc
- 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23.doc
-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 高考政治热点战前终极预测:住房问题 147594.doc
- 高考历史真题“对点”精练精析:3.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十四)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新人教版必修4.doc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五)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新人教版必修3.doc
最近下载
- 2025年运动康复师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运动处方习题库.doc VIP
- 铝包钢芯耐热铝合金绞线.docx VIP
- 2025年康复治疗师《糖尿病康复》运动处方习题库.doc VIP
- 东方证券2021ESG报告.PDF VIP
- 2025年康复治疗师《康复体育与运动处方》习题库.doc VIP
- 山东省日照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校际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合肥工业大学介绍PPT模板.pptx VIP
- 2025年历届广西单招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康复治疗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习题库.doc VIP
- 2025年康复治疗师《骨折术后康复分期训练》习题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