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人-本书编写组.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特里奇和他的图书随笔 伍尔诺 一个作家拿着手稿到处寻找出版者,可谁也不愿出版,末了竟然有一个 人应承此事。后来这本书轰动一时,抢购一空,作家们赞叹不已,直到现在 人们还在读这本书。它就是: 《鲁滨孙漂流记》。 有人向一位青年记者约写一些滑稽画片的文字说明,但是文字说明扩充 成了一篇完整的叙事小说。出版者甘冒风险,不出版带有文字说明的小画册, 而出版有图画的长篇小说,于是也就有了 《匹克威克外传》。 第三个人根本谈不上是个文学家,而是个农场主。他要钱化,可没人愿 借给他。一些朋友帮助这个农场主出版了他的诗集。我们知道这就是罗伯 特·彭斯的 《诗钞》。 真像是件奇迹。要是罗伯特·彭斯并不穷困潦倒,要是出版者始终不肯 接受笛福或狄更斯写的东西,那我们能知道 《忘却旧日的爱情》、《鲁滨孙 漂流记》和匹克威克先生吗? “书有自己的命运。”人们经常想起这句名言,可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 句, “书虽有自己的命运,却要看读者怎样对待它们。”约翰·温特里奇是 个美国记者,他写了有关名著的一些随笔,他建议大家留心看看这样一根链 条:手稿——书籍——图书柜台。正如他爱说的那样,一本好书真是流芳千 古啊! 他的这些随笔很久以前就已写成。这还是在一九二○年年底的事,可是 现在人们又在重新读着它们,这是因为约翰·温特里奇当年为之献身的图书 学是引人入胜的,可是到了现时代才得到了特别的普及。 以前也出现过 《书林奇遇》这类书,但区别在于:这些“奇遇”的作者 所认为的书籍,只是白纸上写的黑字,是作品本身。而本书作者像是把读者 请到图书馆替他们借一本名著,并共同一起阅读。他这个内行头头是道地讲 述了本本书的内情及其创作史。 这么一个由两张硬纸封面和一叠纸张所组成的东西,通常称之为 “书” (其中就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和《匹克威克外传》),它究竟是怎么搞出 来的?它又是怎么存在至今并将继续存在下去的呢? 诚然,书总是先写成然后再出版的。但是当阅读这些随笔的时候,我们 可以看到出版者和读者在书写成之前就已经对它的创作作出了贡献。出版者 的要求和读者的需求还在作者的构思阶段就已经不现形迹地表现出来了。塞 万提斯在同读者见面之前,就已经使自己具有作家的形象了。瞧,他正在为 写完的手稿而伤脑筋,不知道是不是值得出版?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的读 者对一些书很是迷恋,他却想要破坏这种迷恋。换言之,他决意要动摇作者 和读者之间业已形成的相互关系。结果是,在 《唐·吉诃德》出版后,读者 好像早就在等着它了,于是塞万提斯的小说立即赢得了声誉。 “读者已经习 惯了长篇小说。”一百年以后,《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接过《堂·吉 诃德》作者的接力棒并轮到他来恢复读者的习惯时,会这样说的。笛福向读 者提供了 “真实生活的故事”来代替小说,但是这当然还是小说,是体现着 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新小说。 约翰·温特里奇为自己的随笔所挑选的书基本上是走运的书,是那些几 乎一下子就获得成功的书。他讲到的那些人,不论是笛福、彭斯还是刘易斯 ·卡 洛尔.都有理由在书出版以后的第二天同拜伦一起说:“他苏醒了,而且得知 他出名了。”狄更斯的成就,书一出马上就来到了,比彻·斯陀的名望急速 地提高了。马克·吐温书中的主人公还是在作者生前就已经成为神奇人物了。 这些书实际上就像火花一般在作者那里闪耀生光,然后射向出版者,最后再 射到读者那儿。然而埃德加·坡和华尔特·惠特曼 (关于他俩温特里奇也有 论述)却远不是一下子就征服了读者的。看来,链条不知是在哪儿断了。读 者的热情被引到反对这本未来的无可争辩的经典名著上去了。研究读者的爱 好和要求,就有可能像评定成绩一样来确定这种反对情绪。要知道,价格、 发行量、版数等这些数字本身就能说明作家对他的时代究竟了解到什么程 度。类似温特里奇那样的图书学家在人们称之为 “阅读社会学”方面作了不 少工作,搞清了什么时候、怎么样、读谁的作品以及为什么现在并排放在书 架上的书在当时的情况却迥然不同。 但是,如果埃德加·坡自己都没有给读者提供可能,读者又怎么能承认 或是不承认他呢?短篇小说、诗歌得到了奖金之后,可能就长时间地消逝了。 更有甚者,例如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把刚刚开头的长篇小说卖给了出版者, 也就不露面了。当时一些人认为,他是忙于修饰文体;另一些人则认为,他 根本就没有碰一下手稿。这叫出版者怎么办呢?年复一年地过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