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作为微型化液体环境的细胞培养装置-iGEM2017.PDF

微流控芯片作为微型化液体环境的细胞培养装置-iGEM2017.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微流控芯片作为微型化液体环境的细胞培养装置,具有稳定的技术及其功能,近年来在 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医疗检测领域有着很好的延伸前景,每种领域里都有相应的微流控芯 片类型,衍生出了较多种类的微流控芯片。同时,每种不同材料的微流控芯片都具有其相应 的材料特性,也有不同的检验检测方法。iGEM 是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世界性合成生物学竞 赛,比赛倡导通过合理的合成生物学改造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2017年是iGEM_BIT 队与 XMU-CHINA合作的第一年,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队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检测方法以及实验成果 展示。 简介 在10~100 μm 宽的沟道系统中对流体或气体进行操控的技术被称为微流控技术,以微 流控技术为核心、通过MEMS 技术加工出的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芯片型 微全分析系统被称为微流控芯片。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制作技术的发展,微流控 芯片研究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制作技术也日臻完善,各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元操 作技术也层出不穷。进入到21 世纪初后期,大规模集成成为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潮流。目前 微流控芯片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分析研究技术。 目前常见微流控芯片主要有三个种类:单晶硅片、石英和玻璃、高分子聚合物。 玻璃芯片 PDMS 芯片 PMMA 芯片 最早的微流控芯片是用单晶硅制作。这主要得益于成熟的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玻 璃微流控芯片具备优良的光学性能和支持电渗流特性,易于表面改性,可直接借鉴传统的毛 细管电泳分析技术,因此在微流控芯片发展初期受到更多重视并得到相应发展,至今仍是最 广泛使用的芯片之一。用玻璃材料制作微流控芯片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聚合物以其较玻璃 价廉,制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制作一次性使用芯片等特点,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BIT 为了实现2017iGEM_BIT 队伍生物部分的工业大规模化生产,iGEM_BIT 队伍自主设计研 发了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芯片为整套生物学检测方法提供了两个反应腔室,两个腔室分别 是用于磁珠适配体的检测和工程菌的荧光表达。通过真空冻干法将适配体和工程菌菌液预先 分步冻干于芯片内,将使得芯片的快速检测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设计的仪器采用了 同时能检测红光和绿光的共聚焦式光学通路 (光学器件来自于公司名),有效的降低了光学 仪器占用的空间,又不影响光学检测精度。仪器中配套微流控芯片负压法注样而使用的蠕动 泵 (来自保定思诺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最低泵速为6ul/min,在39ul/min 时达到最好精度 (±2%)。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我们设置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1、微流控芯片及芯片外工程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2、微流控芯片及芯片外含阿拉伯糖诱导型启动子的工程菌在阿拉伯糖诱导下报告基因的 表达情况 (芯片外测试涉及到无氧情况的影响) 3、微流控芯片内磁珠适配体冻干实验 (包括芯片外冻干及与甲胎蛋白反应情况) 4、微流控芯片的光学检测 (定性) 5、微流控芯片的热学检测 (定量) 6、光学仪器的模拟 实验展示: 一、 微流控芯片及芯片外工程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实验目的:表征细菌在芯片上的生长情况,评估芯片的细菌培养能力 设计思路:通过OD值与荧光强度来表征细菌的生长状况并通过与芯片外 (培养试管内)细 菌生长情况对比反映芯片的细菌培养能力。用于测定这两个参数的酶标仪不支持对芯片的直 接检测,因此需设法将芯片内菌液排出。考虑到芯片内菌液的体积定量问题与余液问题,我 们采用了排出液体——定量取液——稀释的方法从芯片内取出菌液置于96孔板上进行检测。 实验设计:变量设计:时间 (每2小时测定一次) 对照设计:细菌生长场所:芯片内与培养试管内 结果指标:由测量结果绘制的OD-时间曲线与荧光强度-时间曲线 实验材料:7ml LB无抗培养基、无菌水、氯酶抗生素 (与菌种抗性有关)、负二十摄氏度 甘油保藏的菌种、注射器、微流控芯片 (使用直径 12mm 圆形培养腔,腔室高度0.4mm, 准备数量由预计测量时间与测量间隔决定)、96孔板、1.5ml离心管 (每次检测2个) 实验步骤: ①:芯片预处理 使用注射器以100μl/min 的流速分别注入5ml无水乙醇和3ml PBS缓冲液,隔夜晾干。 注意: ①:芯片的预处理对于芯片培养细菌的能力有很大影响 ②:乙醇可冲洗掉未完全固化的光胶 ③:PBS的作用在于冲洗掉残留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