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理实务训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药理实务训练 (一) 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 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 ? 中世纪:驱魔治疗 ? 1918年:发热疗法 ? 1920年:精神外科 ? 1933年:电休克治疗 何谓抗精神病药物? 在通常治疗剂量时不影响意识和智能,能有效地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奇特行为等精神症状 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神经阻滞剂、典型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传统抗精神病药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D2受体阻断剂 代表药物:低效价——氯丙嗪、甲硫达嗪等 高效价——氟哌啶醇、奋乃静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5HT2/ D2平衡拮抗剂:利培酮、齐拉西酮 多受体作用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 选择性D2 /D3受体拮抗剂:氨磺必利等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 D2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 5HT2A阻断:阿立哌唑 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比较 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优点 更好的耐受性 更好的依从性 离开辅助用药成为可能,如:苯托品 更少的复发 我们知道什么 非典型药物是有效的 (基本等效) 非典型药物比传统药物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它们之间存在不同) 由于耐受性好使非典型药物更有效 ,因此有更好的依从性和更少的复发 非典型药物具有广谱的“抗精神病”作用,但不是“抗精神分裂症” 选择是界于“持续预防药”和“对症”之间的策略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的治疗 双相障碍急性躁狂的治疗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死亡率高于预期*,**,*** ?大约比预期高1.6至2.8倍  (每100例预期死亡,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人数有160到280例) 预期寿命: 比普通人群短20%** ?平均死亡年龄为: 61 vs 76 岁 患病情况 ?躯体疾病未被识别和进行治疗 ?贫穷、自知力不足、缺乏医疗服务的获得 * Harris EC, Banaclough B. Br J Psychiatry. 1998: 173:11-53 ** Newman SC, Bland RC. Can J Psych. 1991: 36:239-245 *** Brown S et al. Br J Psychiatry. 2000: 177:212-217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群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 认知缺损(cognitive deficits) 心境症状(mood symptoms)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变迁 全程治疗的理念 逐渐加量 最适有效剂量 酌情减量 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即开始药物治疗 以单一用药为宜;严格控制并短期联合用药 用药个体化 小剂量起始,根据病情和治疗场所掌握药物滴定速度 足量、足疗程治疗 定期认真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和策略 一、急性期治疗 目标 二、恢复(巩固)期治疗 目标 三、维持(康复)期治疗 目标 维持治疗的理由 恢复期治疗痊愈的患者停药 1年内,54%的患者病情复发 2年内,75%的患者病情复发 而坚持维持治疗的患者仅有17%病情复发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因素 l? 疾病及治疗的相关因素 疾病的自然过程:病情波动,自身恶化 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关 自知力受损,不愿就诊 依从性差,停药或不规则服药 l 心理社会因素 缺乏社会支持 应激环境 患者想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 持续的关系 对什么是错误(Dx)和如何去做(Rx)的解释 针对性的治疗 症状的适度改进 帮助处理副反应 不坚持用药的相关因素 自知力缺乏和认知功能不足 物质滥用 病程短 出院计划不充分 与患者和/或家庭/其他重要人员的治疗联盟脆弱 短期和长期副反应 疗效不满意 依从性的问题-CATIE试验的收获 抗精神病药物干预疗效的临床试验-CATIE CATIE 研究I期 N Eng J Med 2005;353(12):1209-1223. CATIE 研究II期 Am J Psychiatry. 2006 Apr;163(4):600-610 Am J Psychiatry. 2006 Apr;163(4):611-22. CATIE 研究III期仍在进行中 我们为何会关注CATIE试验 迄今为止最大的政府基金资助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直接对照研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