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中国需要本土化 的公共财政
世纪是 中华 民族复兴的世纪 。中华 民族 的复兴,既要依靠几
代人积累下来 的丰 富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更重要 的,是要找 出一条
能使这些财富所产生 的效应达到最大化的复兴之路。
从某种意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中国家调控体制 的发展
过程 ,也 是探 索 中华 民族 复兴之路 的过程 :在 中国共产 党 的领 导
下 ,我 国政府在探索资源配置方式 、选择调控手段过程 中,已形成
了一套切合 国情 的经验 。其 中,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一
种典型模式 ,已成为 国家运用财政工具 的最佳方式 。用这样 的角度
来认 识 、研 究公共 财政 ,并建立相 应 的公共财政框 架 ,就必 须对
“公共财政”这一概念实行本土化。
“公共财政 ”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市场经济 国家 ,国内外财政
理论界对此有着很多解读 ,有 的人认为公共财政是代表着一种西方
思维方式 的财政 。 由于 “财政 ”一词在 英语 中本来 就是 公共 财政
)的意思 ,因此 ,有 的人认为公共财政纯粹是一个
多余 的概念 ,如果再把我们 的公共财政翻译成英语 ,就变成 了
,将成为一种 笑话 。 由于公共财政和 市场经济有着
十分密切 的关系 ,因此 ,有 的人认为 只有公共财政模式才能使我 国
第 2 页
的财政适应我 国改革开放 的需要 ,等等 。围绕着这一概念 的争论 ,
使人们对我国将形成什么样 的公共财政,产生 了迷茫 。但不辨不清,
这些争论十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公共财政的外延、内涵。
我 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 ,只有 中国共产党才能救 中国,这是 中国
几代人用鲜血换来 的真理 。中华 民族要在新世纪走上复兴之路 ,同
样离不开社会主义体制 ,离不开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离不开马克思
主义思想的指导 。因此 ,本书认为 ,我 国的公共财政 ,必须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上 ,必须按照政治 经济 财政三者紧
密相关的逻辑,进行公共财政的框架设计 。
有着五千多年文 明史的中国,是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之一,有着和
西方市场经济完全不 同的文化底蕴。要在这样的一个 国家中建设市场
经济 ,并形成与之相适应 的公共财政框架,不吸收西方市场经济 国家
的先进经验不行,不适应 中国的文化背景更不行 。要使公共财政这一
源 自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真正在 中国扎根 ,就必须是一个 中国
特色的公共财政 。不实行本土化,公共财政就没有生命力。
我国是在世纪之交提出公共财政框架的。新世纪是一个充满 了发
展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发展是新世纪最响亮的主题 。无论是从公平与
效率 ,还是从政府与市场分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分析财政 问题 ,只
要牢牢抓住了发展这个中心,公共财政才能符合新世纪时代 的潮流。
实践必须有正确 的理论指导 。在我 国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刚刚
开始构建之时,本书试 图以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在充分
吸收 、扬 弃西方 市场经济 国家经验教 训和 我 国五千 年文 明的基础
上 ,以发展为主题 ,形成一个本土化 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
二 、公共财政本土化 的基本 内涵
在对公共财政 的讨论 中,有这样 的一个说法 :公共财政是建立
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的。这句话反过就是说 ,如果没有市场经济 ,
第 3 页
那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公共财政就没有了生存基础 。作为
典型 的转型 国家 ,我 国市场化程度差异极大 ,广大农村 刚刚走上市
场化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 ,是不是就等于说 ,我 国要建立起一个 以
城市 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的公共财政 、以农村 的小生产经济为基础 的
其他财政 ?而公共财政 的最基本 的一个原理就是均等化 ,即全 国范
围内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