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应用—常用赋形剂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 * 临床应用—常用赋形剂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 生姜汁: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 蒜汁:性温味辛。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为软膏外敷。 * 临床应用—常用赋形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可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 临床应用—中药白芥子 * 临床应用—苍术 * 临床应用—中药肉桂 * 临床应用—中药细辛 * 临床应用—中药延胡 * 多功能粉碎机 中药粉碎 1-2分钟 细度50-300目 外敷120-150目 * 粉碎后 * 赋形剂 * 配制糊剂药贴 * 制作饼贴 * 膏贴掺药制作 * 中医考核小组制作三伏贴 * 制作材料 * 常用剂型 1、散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进行治疗。疟疾散。 2、糊剂: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如月经糊。 3、膏剂: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寒泄膏、哮喘膏等。 4、饼剂: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穴。 5、水渍剂:腰痛渍。 6、酊剂:酒剂。 7、生物剂:新鲜生物洗净捣烂或切片用 * 临床应用—常用敷贴方法 敷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贴法:此法亦较常用。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家自己进行。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一次。 填法:本法仅用于神阙穴,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 * 临床应用—常用敷贴方法 覆法: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 涂法: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涂擦于穴区。也包括用毛笔或柿棉莶浸湿后略蘸药粉涂敷于穴区。此法用药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 滴法: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神阙穴。 叩法: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可反复施行。具有敷贴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 * 中医操作穴位贴敷 * * 讲课大纲 1.定义 2.概述 3.发展历史 4.作用机制 5.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6.适应症与禁忌症 7.贴敷剂型-我院 8.常用药物 9.常用赋形剂 10.调剂与制作 11.常用剂型 12.常用贴敷方法 13.穴位贴敷穴位选择 14.操作注意事项 15.举例:喘证 16.注意事项 * 定 义 是将药物贴附于病人体表或穴位的一种方法。其剂型有贴膏、饼贴、叶贴、皮贴、花帖、药膜贴等。现临床使用较多的是膏贴,因膏贴富于粘性,贴于患者出能固定位置,同时依赖药物的作用,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祛风除湿、行气消痞的目的。 * 概述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