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肾经少阳胆经…外侧厥阴肝经阳明胃经.PPT

少阴肾经少阳胆经…外侧厥阴肝经阳明胃经.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 络 临床二系十班 许小帆 2001111292 李燕芳 2001111317 经 络 定义: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机体上下,调节机能平衡的错综而精细的系统 经--路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网络,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肢节和皮肤 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血气,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 十二经脉 是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的合称 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的命名 原则:根据阴阳、脏腑、手足三个方面而定 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四肢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 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四肢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分布 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其排列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分布 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在四肢的排列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和”关系 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 十二经脉的络属及其规律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十二经脉的络属及其规律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起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周而复始,环流不息 痛 经 定义:妇女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者 多见于青年妇女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痛经的病因机制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湿热蕴结 肝损亏虚 痛经的病因机制 可分为实虚两类 实证:多由行经期受寒饮冷,以致血络淤滞,淤血停滞胞中,经行受阻,不通则痛;或因情志郁结,气滞经行不畅而成 虚证:每因体质素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不足,渐至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所致 痛经的辨证 发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为主症 可根据发病原因、痛势、腹诊等以辨别 实证:经行不畅,少腹胀痛较剧。如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象沉涩的为血瘀;或胀连胸胁,胸闷泛恶,脉弦的为气滞 虚证: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减少,每伴有腰肢疲倦,纳食减少。头晕心悸,脉象弦细,舌淡等 痛经的针灸治疗(实证)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酌量用灸 处方:中极 次缪 地机 痛经的针灸治疗(实证) 方义:本方配穴目的为通调冲任,行瘀止痛。中极属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脉气; 地机为脾经经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 次缪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有效穴。三穴合用,有通经止痛的功效 痛经的针灸治疗(虚证) 治法:取任、督脉、足少阴和足阳明经穴。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处方:命门 肾俞 关元 足三里 大赫 痛经的针灸治疗(虚证) 方义:本方配穴主要作用为调补血气,温养冲任。命门属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取命门以补真阳。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大赫为肾经穴,灸二穴有温壮肾阳之功;关元属任脉经穴,灸之可暖下焦而温养冲任。更取足三里补脾胃而益血气,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脉气自调。根据病情变化,可选取归来、脾俞、三阴交、太冲等穴 谢 谢! 痛经的中药治疗 气滞血瘀 征候:小腹胀痛,刺痛拒按,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征候分析:肝主疏泄,喜条达,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则小腹胀痛,刺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则经少不畅,血有瘀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痛经的中药治疗 气滞血瘀 治法: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经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炒蒲黄 痛经的中药治疗 寒湿凝滞 征候:小腹冷痛,或绞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