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结直肠癌的免疫治.ppt
6.结直肠癌的预防 无论是结肠癌还是直肠癌,目前都没有医学上的有效防备措施,防备只能从日常饮食、作息、调整心态等方面入手。植物纤维素缺乏是导致大肠癌的一大诱因,在控制过多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外,我们应多进食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如大米、小麦、红薯、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新鲜蔬菜、水果、海带、紫菜也是很好的植物纤维素来源。烟酒也是目前公认的致癌重要诱因。 6.1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组织或血液中的 TGF-β 、CEA、VEGF等分子的异常提示早期结直肠肿瘤或其它肿瘤的可能。高特异性的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 古灵智 2011.04.21 1.结直肠癌的病因 2.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3.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及化疗药物 4.bFGF、 VEGF 、等细胞因子在肿瘤形成及转移的作用 5.生物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6.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1.结直肠癌的病因 目前国内外专家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对其发病起着协同作用。 2.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2.1结肠癌主要表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腹部可触及包块,为粪块或者癌肿。早期结肠癌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干燥和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可混有暗红色血,与便混于一起,晚期出现肠梗阻症状。 2.2直肠癌首先表现的是直肠的刺激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便条变细,排便费力。后期可出现便血,直肠癌便血量较多,颜色多为暗红色,伴有粘液,有的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如果出现阻塞肠腔的情况,那么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腹痛,腹胀,停止排便。 3.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及化疗药物 3.1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治愈率达90%以上,遗憾地是临床早诊断率不到5%。 3.2在结直肠癌的中晚期,肿瘤多发生了转移,常施行综合治疗,即手术+放化疗。如果是大肠癌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 3.3氟尿嘧啶类 5-氟尿嘧啶 作用机理:5-氟尿嘧啶跟尿嘧啶很相似,转录时竞争尿嘧啶与DNA结合,转录结果是得到异常的RNA。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只有5-氟尿嘧啶一种药物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化疗有效率10%左右,中位生存期6个月,总生存期一般在12个月以内。 3.4 喜树碱类 伊立替康 作用机理: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剂。在DNA复制时,拓扑异构酶I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双链解螺旋结构。伊立替康(SN-38)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单链再连接。 3.5铂类抗癌药 奥沙利铂 作用机理: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3.6联合给药 临床研究:比较FOLFIRI方案与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Ⅲ期实验。 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 FOLFOXIRI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比较FOLFOXIRI (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以及伊立替康)与FOLFIRI (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伊立替康)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I期试验:GONO研究 结论:与FOLFIRI方案相比, FOLFOXIRI方案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改善,患者的毒性反应虽然增加,但均可控制。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比较FOLFOXIRI (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以及伊立替康)与FOLFIRI (静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伊立替康)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I期试验:GONO研究 4.bFGF、 VEGF 、等细胞因子在肿瘤形成及转移的作用 4.1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瘤体扩增的关系:在肿瘤生长的早期,肿瘤细胞可从机体正常细胞间隙获得氧气和营养;当肿瘤增大到1~2mm3时,营养供给已无法满足其继续增长和分裂,肿瘤内部形成的缺氧状态,作为一种信号启动了肿瘤细胞内VEGF、bFGF等血管生成正调控因子的表达。 4.2癌细胞转移方式及模拟图 癌细胞的转移主要是通过人体内两大循环系统: 即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恶性肿瘤转移过程:原发肿瘤增殖—肿瘤血管新生—消化基底膜—肿瘤细胞穿入血管或淋巴管,形成瘤栓并转移到远端器官—穿出血管并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