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 YW-10-01-007
高一语文 YW-10-0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编写人:王强 审核人:余炎 编写时间: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 分析体会想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和语言的品味。
【学法指导】 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知识链接】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问题模块】
演讲是文章记叙的重点,那文章是否一开始就记叙演讲的内容?如果不是,那又写了些什么?这些内容反映了什么?
2、第二段写出了梁任公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
3、从第3自然段开始,作者正式进入演讲过程的描写,深入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任公先生外貌外表的句子。
(2)作者如何描写任公先生入场的?
(3)任公先生的开场白真是与众不同,请找出他的开场白,并作模仿。
4、深入分析
(4)默读第5、6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的朗诵效果如何?你通过什么而得出结论?
(5)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诵出色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6)作者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5、深入分析
(7)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8)这里记录了梁任公先生两次哭,结合补充的背景知识,试分析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致。
(9)综合以上的学习,再结合以往历史科所学到的知识,现在你觉得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言为心声“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对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今天的我们不能像梁实秋那样身临其境亲耳聆听任公先生的演讲,但现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话想说。” “请以‘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生写、交流) 示例:“任公先生,我曾对你有误解,认为您变法失败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对您改变了看法,您是一个让我敬重的人!”
【学习小结】
【当堂检测】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A.显宦( ) 莅( )校 屏( )息以待 戊戌( )( )
B.步履( ) 沉着( )? 涕( )泗( )交流 箜篌( )( )
C.潇( )洒? 蓟( )北? 大汗淋( )漓 酣畅( )( )
D.精悍( )? 激亢( )? 手舞足蹈( ) 沾襟( )
【自我反思】
【延伸阅读】
《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 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首句,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能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次句,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