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中国历史科笔记02秦汉的统治政策.docVIP

中四中国历史科笔记02秦汉的统治政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四中国历史科笔记02秦汉的统治政策

中四 中國歷史科筆記02 秦漢的統治政策 漢武帝的統治政策 漢武帝尊儒的背景: 符合客觀需要 漢初六十年,信奉黃老思想,實行無為而治,令國家得以休養生息,國力漸復。景帝時,以法家治國,厲行削藩,導致七國之亂。其後,亂事雖平,但國家內外仍存有不少隱憂。武帝即位後,壯志鴻圖,為解決眼前的困局,進行改革,而儒家的王道思想正合符合武帝的需要。 有利鞏固統治 儒家主張尊君愛國的思想,深得武帝的信服。當時,董仲舒根據儒家學說,提出「大一統」的主張,建議武帝集權中央,糾正漢初內外鬆弛的現象,有利鞏固漢室的統治。 深受儒家的影響 武帝的舅父田蚡和老師王臧都是雅好儒學,武帝自幼受他們的影響,故親政以後,即納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學,罷黜百家,實行以儒治國。 漢武帝的統治措施: 集權中央: 厲行削藩 武帝鑑於漢初諸侯勢力強大,不利統治,於是接納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規定諸王把封地平均分封與眾子,以削弱諸王的權力。 削弱相權 武帝為了加強皇權,起用尚書,形成內朝,成為國家的權力中心,外朝丞相只負責執行內朝政令,相權大受削弱。 加強監察 武帝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各設刺史一人,負責監察地方施政。 建立士人成府: 設立太學 武帝從董仲舒議,在首都設立太學,置五經博士,並選拔地方才俊青年為博士弟子員,隨博士習經,並定期考試,成績優異的可任郎官,合格的則任地方屬吏。 察舉賢才 武帝下令各郡國每年察舉孝子、廉吏各一人,推薦至中央任官。 起用平民為相 武帝打破漢初以來「非功侯不得拜相」的慣例,起用出身布衣的儒生公孫弘為相,自此朝臣多由文臣出任,士人政府因而成立。 新經濟政策: 統一貨幣 武帝為打壓私鑄貨幣的風氣,下令重鑄貨幣,稱「五銖錢」,並禁止民間私鑄,以穩定經濟。 國營專賣 武帝把鹽、鐵、酒收歸國營,由政府專賣,並設官管理,以防民間私營。 推行均輸 武帝在各地設均輸官,把各地輸送京師的物品,轉往價格較高的地區變賣,然後才采購京師所需物品,或將錢收歸國庫。 推行平準 武帝為打擊商人固積居奇,牟取暴利,於是在京師設平準官,負責收購地方貨物,貴賣賤買,以調整供求,平抑物價,增加國庫收入。 增收稅項 武帝下令加徵商人財產稅,稱為算緡。若商人隱瞞不報,一經告發,財產盡被沒收。武帝又頒佈「告緡令」,鼓勵人民告發虛報者。另外,凡商人擁有車船的均須向政府繳稅。 對外經略: 打擊匈奴 武帝為了解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以衛青、霍去病為主力,多次主動出擊匈奴,迫使匈奴向北遷徙,解除了邊境的威脅。 開通與西域的關係 武帝為了爭取盟友支持,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共抗匈奴。張騫雖然未能成功說服大月氏攻擊匈奴,但也令漢朝的聲威得以在傳播,開啓了漢與西域各國的接觸。 經營南方 武帝派兵平定南方的南越及四川、雲南和貴州一帶的西南夷。 對漢武帝的評價: 正面 鞏固政權 武帝致力削弱諸侯的勢力,又藉故削奪其封號,把地方諸侯的權力收歸中央所有,徹底剷除漢初以來郡國並存的難題,有利鞏因漢室政權。 開放政權 武帝建立士人政府,打破以往「非功臣不得封侯,非封侯不得拜相」的局面。由於武帝起用儒生,平民百姓可透過研習經學進入仕途,國家轉向文治,政權較以往開放。 儒學大盛 漢代讀書人欲進身仕途,必須研習儒家經籍,造成儒學獨尊的情況,儒學的忠恕仁義等思想,深入人心,成為中國二千年來的正統思想。 吏治清明 漢代實行察舉孝廉制度,朝廷重視士子的品德操守,造成有漢一代士風純良,吏治清明。 增加收入 武帝推行新經濟政策,致力開源,打壓商人,平抑物價,最終能「民不加賦而天下用饒」的情況,為武帝開疆闢土奠定經濟基礎。 聲威遠播 武帝北伐匈奴,西通西域,締造了漢代的空前盛世,令漢朝聲威遠播,不少西域各國紛紛入貢。 負面 形成州牧割據 武帝設立十三個刺史,目的在監察地方政績,其後刺史逐漸成為地方行政長官。及東漢末年,黃巾作亂,州牧得兼軍政大權於一身,最終演成州牧割據的局面。 導致戚宦擅權 武帝為削弱相權,把外朝的權力轉入內朝,君權大大提高,相權因而低落。東漢時代,君主多年幼登位,內朝相繼由戚宦把持,相爭不絕。 打擊商業發展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致力打擊商人,而不少措施亦有與民爭利之嫌,嚴重窒礙工商業發展。 窒礙科技發展 自從武帝獨尊儒術後,研習經學成為了進身仕途的主要途徑,諸子百家思想及科學技術受到貶抑,令中國科學技術長期被受忽略。 虛耗國力 武帝好大喜功,長期征戰,淘盡國庫,人口劇減,國勢開始衰落,故武帝晚年訂立罷兵的政策,以恢復國力。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