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未来-刘蔚华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人类从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在 我们这个星球的不同地域,曾经出现过几个具有原生性质的、 自行发展的文化类型。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首批代表 。发 源于辽阔的亚洲大陆黄河一长江流域的华夏文化,就是其中最 富有特色的一个成员。 源远流长的中国儒学,作为华夏文明的主要传承者,其所 以能够经久不绝,影响广泛,延及今后,就在于它相当典型地 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内在特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人类正向着现 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 目标奔进的当代,不仅遍及世界范围的儒 家文化圈依然存在,而且随着世界性文化选择的时代潮流的进 一步兴起,不同民族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相互吸收的增进,儒学 将会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与价值信仰继续发生影响。 任何一种文化,思想方式和信仰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生长 土壤,都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当它一经产生,就 以 其所特有的精神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不仅在本国不同历史时期 发生作用,而且也能够在异国他乡产生影响。前者说的是源, 后者讲的是流。流固然不能无源,必 以源为本;而源又需要在 流中不断得到补充,才能畅流而源源不竭。自然界的江河是如 此,精神的历程也是如此。我们研究中国儒学发展史,就需要 第 2 页 弄清中国儒家学术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并把它放 在世界经济文化类型的比较中加 以总体考察,才能正确说明它 的来龙去脉和特点,真正把握其精神实质。 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 论,对我们科学理解东方社会及其精神文化的本质特点,像儒 学这种深刻表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想方式,不仅提供了学说 的依据,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 理论在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将远 比它的某些关于具体历史 事实的论断与具体结论重要得多。 在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多次发生 争论 ,大多是 由过分拘泥于一些具体结论而造成 的。本书把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亚细亚思想方式”作为解读儒学的一个导 论式专题来论述,就是力图从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上同读者一起 探讨这个 问题 。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一 )亚 细 亚 生产 方 式理 论 的提 出 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它 形成系统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 同完成的。这个工作大 约在 世纪 年代就 已经开始 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 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早在西方传教士从远东纷纷向欧洲传 回他们一知半解的亚 洲与中国见闻时起,西方人对东方世界便怀着一种不同于对待 美洲新大陆土著文化的惊奇、神秘感与敬畏感。中国封建社会 第 3 页 经过充分发展所达到 的文 明,远高出于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文 明。但是,欧洲从 世纪开始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产业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开拓世界市场等一系列社会变 革,创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文明,或曰工业文明。阅读这一时 期西方人关于东方世界的报告和著作,你会清晰地感受到作者 们这样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是东方文明出乎他们意料地达到 了使他们不得不感到陶醉和惊异的高度,以及 由此而引起的对 东方何 以不能在这种文明的基础上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惋 惜与困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维护欧洲中心论与基督教是人类 正宗信仰的卫道精神,竭力贬低 “异教徒”东方文明的价值, 将东方人逐出 “世界历史民族 ”的范畴之外。黑格尔的 《历史 哲学》和后来马克斯 韦伯研究世界宗教 的著述 ,都恪守了教 廷这条纪律,都是反映这种心态的代表作。只有早期的一些资 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不抱偏见的科学家、学者,如利玛窦、伏 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沃尔夫等人,才会对 中国的古典文 化倍加赞扬,借 以促进其社会的启蒙事业 。但是,中国有发达 的中世纪文明,为什么却没有捷足先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呢?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社会科学问题,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要 求给 以理论上的解答 。欧洲的许多学者直接间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