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患教会1-积极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键点: 实现血糖的全面控制,首先要把空腹血糖降低到了正常的水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落船低”; 在血糖全面达标的3个指标中,我们应关注空腹血糖的控制,想要长期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是重要环节。为什么这么说?血糖一般可以看做由2部分组成: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就像是水,餐后血糖就像是船。发生了糖尿病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空腹血糖都会升高,餐后血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就是描述糖尿病血糖升高机理中所谓的“水涨船高”。因此,只有把空腹血糖降低到了正常的水平,才有可能实现血糖的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落船低”。 * 关键点:基础胰岛素可以使空腹血糖正常化,进一步使餐后血糖达标,最终保证HbA1c顺利达标,远离并发症的威胁。 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呢?大家正在使用的基础胰岛素就是很好的武器。基础胰岛素能使空腹血糖正常化,进一步使餐后血糖达标,最终保证HbA1c顺利达标,远离并发症的威胁。 * 关键点:要正确使用基础胰岛素,才能促进血糖达标; 具体包括:正确起始,正确注射,及时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起始剂量: 0.2IU/KG 体重 ;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积极监测血糖, 清楚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达标前血糖监测; 每周监测3 天空腹血糖 每两周复诊1 次 复诊前一天加测5 点血糖谱 逐步调整胰岛素剂量, 直至血糖达标 * 关键点:血糖控制随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而逐步改善。 调整胰岛素剂量真的能帮助我们改善血糖控制吗?一项中国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随着甘精胰岛素剂量的逐步调整,空腹血糖水平不断下降,积极调整甘精胰岛素剂量能有效控制血糖。 * 那怎样来调整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呢?首先来介绍一下由医生主导的剂量调整方案,关键点: 起始剂量可为0.2单位/公斤体重; 每3-5天调整一次; 个体化地制定空腹血糖控制目标(60岁以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6.0mmol/L,60岁以上又合并有心血管疾病<7.0 mmol/L); 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在6.1-7.8mmol/L时,基础胰岛素剂量增加2个单位;空腹血糖水平7.9-10.0,剂量增加4个单位;大于10.0mmol/L时剂量增加6个单位。一旦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4.4mmol/L,基础胰岛素剂量减少2个单位;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治疗方案时,可以选择5.6mmol/L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 * 另外还有适合患者自我剂量调整的123方案。关键点: 1个目标:与医生沟通,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如:病程、年龄、并发症等),设定符合自己的空腹血糖目标:一般设定在3.9~7.2 mmol/L间的某一具体值 2个单位:根据你目前的空腹血糖水平,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每次调整2单位,以保证平稳安全 3天调整:一般胰岛素的作用达到稳定状态需要2-3天,因此推荐患者每3天调整一次甘精胰岛素剂量,直到空腹血糖达标。 123原则既简单又安全,只要按照这样的原则,患者完全可以在家中自己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直到达标。 *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讲的内容: 首先,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血糖控制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加我们的经济负担; 要远离慢性并发症的威胁,首先应把血糖长期控制好,其中控制空腹血糖是重要环节; 基础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正确使用基础胰岛素,及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有助于血糖全面达标。 此外,糖尿病的长期血糖控制至关重要,患者不能随意停药药物及胰岛素。坚持治疗方案的落实是长期血糖控制的保障 *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大家下一次能继续参加我们的患者教育讲堂。 * 讲课目的 使患者意识到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血糖控制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减少并发症的唯一途径——长期控制血糖; 首先要控制“空腹血糖” 具体说明通过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达到长期控制血糖的途径。 糖尿病健康教育小课堂 (一) 积极控制血糖 远离并发症 糖尿病不仅表现为血糖高这么简单! 血糖控制不佳, 引起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 视网膜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如果血糖长时间没有控制好,慢性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费用增高!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肾病队伍 200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 ,糖尿病肾病应引起重视! 肾衰竭 34.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受到关注 2009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随着糖尿病的患病时间延长,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成倍上升 视网膜病变表现: 视力减退 眼前黑影飞舞 失明 5-9年 10% 15年 50% 25年 80%-90% 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者达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