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肌性斜颈.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 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 概述 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肌发生纤维挛缩后形成的畸形。一般认为发病病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出血、机化,以致纤维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 解剖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是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为,因动脉供血不好,导致肌肉缺血,而引起本病。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如Volkmann缺血挛缩)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症状   1.颈部歪斜:出生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2.胸锁乳突肌挛缩: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大小一般在1×2cm2以下,位于肌肉层,质软,皮界清,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婴儿出生后,在一侧胸锁乳突肌内,可摸到梭形的肿块,质硬,约3-4个月后肿块逐渐消失,而发生挛缩,逐渐出现斜颈,到1年左右,斜颈畸形更为明显,头向患侧倾斜,下颏转向健侧,如勉强将头摆正,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而突出于皮下,形如硬索。在发育过程中脸部逐渐不对称,健侧丰满,患侧短小,颈椎侧凸,头部运动受限制。若不及时治疗,畸形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临床表现 。斜颈一般有如下4个症状: (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颈部出现硬块;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颈部活动受限制。 治疗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超龄越大,斜颈和脸部畸形越难于完全矫正。 手术疗法 适用1岁以上的病儿。12岁以上者,虽然脸部畸形已难于矫正,但手术仍可使颈部畸形和活动有所改善。手术方法多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在锁骨近端以上做横形切口,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年龄较大者可切除锁骨头和胸骨头约1~2cm,注意挛缩有时累及胸锁乳突肌周围之筋膜及软组织,应一并切断,有时会达颈动脉鞘周围,注意勿损伤膈神经、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术后将头置于过度矫正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 术前照片 术后照片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前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后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局部热敷、按摩、手法扳正和固定头部,其目的是使肿块及早消散,防止肌肉发生挛缩,出生2周之后,即可进行,将稍倾向健侧,颏部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婴儿睡时用砂袋保持上述矫正位。 附注 (1)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 (2)家属可经常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作相反方向的被动牵拉伸展运动。 (3)嘱其家属予以揉患儿胸锁乳突肌,每日操作10余分钟,施术时配用介质,用力宜轻柔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