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米诺环素具有突出的抗菌作用,独具抗炎、抗酶活性及神经保护作用使其成为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 独特的药理学特性:抗炎和抑制脂酶 有效抑制病原菌:覆盖常见致病菌,且抗菌活性强 组织穿透力强,局部浓度高:在皮肤中的分布浓度远远大于常见病原菌的MIC90值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 与核糖体30S亚单位特异性结合,阻止肽链延长,抑制病原体蛋白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低浓度时为抑菌药,高浓度时也具杀菌作用 在已有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比四环素强2~4倍,对一些耐四环素菌株亦较敏感 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及衣原体等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玫满霉素在治疗痤疮中的优势。 米诺环素组织渗透力强,在人体各组织中均能达到较高浓度。 在皮肤组织中浓度仅次于在肺组织和甲状腺中的浓度,达到2.44微克/ml。 本试验在12名受试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静脉滴注盐酸米诺环素,用药剂量分别为50、100、200mg,观察给药后3、12、 24 h后血药浓度。提示本药每日给药剂量为200mg,qd;或100mg bid,ql2h。 一项对2002年5月至2003年4月就诊的73例痤疮患者进行的研究,患者每日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150mg,分3次服用,连续服药4周,于服药2周、4周和停药2周后进行观察,记录皮损的变化情况。其结果显示:玫满?临床疗效优异,完成疗程后痊愈率达到79.4%。 玫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发生率≥1%;不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0.1%,且1%;其他不良反应罕见。 玫满说明书和《中国痤疮治疗指南》推荐米诺环素对痤疮进行抗生素治疗。 玫满说明书推荐用量:成人首次剂量为0.2g口服,以后每12或24小时再服用0.1g,寻常性痤疮每次50mg,一日2次,6周为一疗程;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对米诺环素治疗痤疮的推荐疗程:推荐足疗程治疗,疗程6-12周,避免间断使用(足疗程是指治疗痤疮可有效减少痤疮丙酸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这是玫满产品的基本信息 我期待我这次演讲能够加深各位老师对玫满霉素治疗痤疮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将玫满霉素作为治疗痤疮的首选。 各位老师,我的演讲中,可能有表述不清楚的部分,请在接下来的时间给我一些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 米诺环素治疗痤疮进展 SLD_MIN_130524-1 Expiration Date:2014-07-31 * 目录 痤疮概述(定义、发病机制、常见病原微生物、痤疮的分级及治疗原则) 治疗痤疮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米诺环素的药理学特性 米诺环素治疗痤疮的特点及效果 有效抑制病原菌 组织穿透力强,组织浓度较高 半衰期长,药效持久 临床有效率高 安全性良好 权威指南推荐 玫满?产品基本信息 * 痤疮概述 痤疮(Acne)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1 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皮肤性病学》:109. 2. 好发年龄为15-30岁,男性多于女性1 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痤疮的发病机制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发生痤疮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 炎症和免疫反应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导致皮肤分泌改变,加重炎症反应,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细胞角化 皮脂过度分泌,大量皮脂分泌和排出障碍继发细菌感染 雄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痤疮皮损的形成过程 * 油脂分泌旺盛 闭合性粉刺 (白头粉刺) 开放性粉刺 (黑头粉刺) 炎性痤疮 毛囊导管 角化过度 堵塞形成微粉刺 微生物的繁殖及其致炎症作用 痤疮发病始动 痤疮皮损的发展 痤疮皮损的升级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 痤疮炎性皮损中常见病原微生物 糠秕马拉色菌 革兰阴性杆菌 厌氧菌属 痤疮丙酸杆菌 葡萄球菌属 1.郝飞.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9):618-619.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专家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碍易继发细菌感染,在炎症性痤疮皮损中,可以检测到不同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最为重要1,2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