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

金文、大篆   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因主要在青铜器上而得名。繁盛时期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有800多年。在容庚的《金文编》(1985年出版)中,共收录金文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并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大篆,又称籀(zhòu)文,是西周晚期广泛使用的文字字体,留世的多见于金文和石鼓文上。秦始皇统一文字字形后,大篆体被小篆体所取代。 请注意区分字形与字体。字形是指字的写法、模样,字体是指字的风格,字体包括书写体和印刷体。 上海博古斋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为民国旧裱。 两周秦汉金文拓片 侯马盟书   1965年-1966年,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了5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石片和玉板,为春秋战国时代晋国记录的与各诸侯国间订立盟约的誓词,被称为“侯马盟书”。(类似的还有“温县盟书”。)   从“侯马盟书”中可探知,当时不仅各国间的字形存在差异,就连同一国中字形也有不同。例如,晋国的“敢”字有90多种写法,而“嘉”字有100多种写法。可见在那个时期,中华大地上的文字形态仍然处在粗放的,无统一标准的混乱之中。 青年阶段 秦始皇统一字形到近代结束的文字发展:   该阶段的特点是小篆基本脱离,隶书之后完全脱离了原始图画的痕迹,在书写既追求美感又追求方便的调和过程中,字形和字体仍然在变化,但都以小篆、隶书为基础,且隶书之后的字形变化不大。 印刷体 宋体 仿宋 黑体 书写体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与“书同文”同样重要: 程邈(miǎo)创隶书 许慎编《说文解字》 在“书同文”、隶书、《说文解字》这些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汉字字形得以长期稳定。 书同文—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随后,为方便政令推行,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下令“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由精于书法的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等人负责实行,创制出秦书小篆,统一了文字字形。 由于秦国位处西周的故地,因此秦文更多的保留了周时的传统。 隶书—程邈   程邈(miǎo)(生卒年不详)本是一个小官吏,因犯事而入狱。在狱中时他发现小篆还是太复杂,书写起来不太方便,于是潜心钻研,删繁就简,创出比小篆方便书写的隶书,并献于朝廷。秦始皇看过后非常高兴,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让他做了御史。   隶书是汉字字体的分水岭,完全去除了汉字的图画特征,是汉字方块字形的确立者,为楷书、草书、行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字青年阶段发展之比较 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及之后的写法比较 统一前各国大篆与统一后小篆、隶书的写法比较 从小篆到行书,汉字字形没有太大变化。 隶书之后的字体变化对汉字没有质的影响,因此不再介绍。 《说文解字》——许慎   秦统一中国后不过十几年就亡了,因此“书同文”的影响较有限。此后一段时间,国人虽有了“书必同文”的意识,但受大量新生字出现等因素的影响,文字的字形仍处于一定的混乱之中。   《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使原先一盘散沙的汉字可以索引查询释意和字源(考究到战国或周时),而且确立了文字、六书和部首的概念,是最早关于汉字的系统理论。   东汉时,许慎(公元58年存疑-149年)为解“鲁壁出书”引发的争论,以小篆为对象,编写了《说文解字》,整理出一万多个汉字,不仅分析字源,还分解字形结构,归于540个部首下。这本书于公元100年基本写成,然后又一直完善,直到121年才最终定稿。   由于汉朝时文化的空前统一与发展,“汉人”、“汉字”的称法深入人心,并沿用至今。 与“汉人”一样,“汉字”只是称法上的确立,不是起始,广义的“汉字”从80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 特别介绍:汉字叔叔    Richard Sears (理查德·西尔斯,中文名叫斯睿德),美国人,生于1950年,古汉字学者。他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目前主要通过捐赠来维持),用20多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积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9万多个古代汉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体、小篆体)并放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输入一个汉字,就可以查询到其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在中国,人们亲切的将他称为“汉字叔叔”。 与汉字叔叔齐名的还有被称为汉字阿姨的瑞典人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中文名叫林西莉),她著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与汉字相关的中国古代发明   古代中国人为寻找比竹简更方便又廉价的书写材料,最初用废旧麻绳、破布、织丝遗留的残絮等材料制做原始纸张。公元105年(东汉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纸张。   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开始就使用印章、墨拓,造纸术诞生后不久,发展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北宋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