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解经初探――以论语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禮解經初探――以《論語》為例 71 文與哲.第㈦期.2005.12 以禮解經初探――以《論語》為例 * 邱德修 〔摘 要〕 ㈥經皆歸本於禮,嘗試以㆔禮㈻的知識去解釋經㈻方面的難題,或可供後㈻參考。唯㈥經浩 博,縱使白首奕難以窮經,試以《論語》為例,作為發凡起例的椎輪之始。茲將全文大綱,羅列 如㆘,俾供參考: ㆒、前言 ㆓、例㆒:《論語.為政》「孟懿子問孝」章 ㆔、例㆓:《論語.泰伯》「師摯之始」章 ㆕、結語 關鍵詞:以禮解經、論語、鼎配合律、㆓重證據法 * 靜宜大㈻㆗國文㈻系教授 收稿㈰期:2005年 6㈪ 28㈰,審查通過㈰期:2005年 10㈪ 25㈰ 責任編輯:劉文強教授 72 文與哲.第㈦期 ㆒、前言 《論語.季氏》云: 陳亢問於伯魚曰: 「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 禮乎?』對曰: 『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1 又〈堯曰〉云: 2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 據此可知,孔子無論於家庭教育也好,於㈻校教育也好,都在強論「㈻禮」、 「知禮」的重要性。 即「禮」而言,使㆟能立者㈲兩方面:㆒是立㆟,㆒是立㈻;關於前者於玆 姑且按㆘不表,後者則是嘗試「以禮解經」㆒端 ,拿《論語》為例,來作論述, 俾以就教於㈻者方家。 ㆓、例㆒:《論語.為政》「孟懿子問孝」章 《論語.為政》云: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 曰:無違。」樊遲曰: 「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3 1 《論語譯㊟》,185 頁。 2 《論語譯㊟》,218 頁。 3 《論語集解》,卷㆓,11 頁。 以禮解經初探――以《論語》為例 73 (㆒)前賢對〈孟懿子問孝章〉的說解 清儒.黃奭輯《論語.鄭氏㊟》云: 孟懿子,慶父輈;稱死時人為之諱,故云孟氏。4 魏.何晏《集解》引孔安國《㊟》云: 孔曰:魯大夫,仲孫何忌。懿,謚也。5 又引《鄭氏㊟》云: 鄭曰:恐孟孫不曉「無違」之意,將問於樊遲,故告之。樊遲,弟子樊須。 6 為本章考證綦詳者,首推劉寶楠《論語正義》,他首先為經文作正義,其言 曰: 《漢石經》作「毋違」。《論衡.問孔篇》亦作「毋違」。〈士昏禮.注〉:「古 文『毋』作『無』。」意此亦《古》《魯》之異。《說文》:「違,離也。」 7 引申為「背棄」之義。又: 『 ,戾也。』義亦近。 以㆖解釋「無違」義。 劉氏又云: 《毛詩.車攻.傳》:「御,御馬也。」《說文》:「御,使馬也。」御者居 4 《黃氏逸書考》,冊㆕,《論語.鄭氏㊟》,㈤頁;輯㉂《禮記.檀弓㆖.正義》。 5 《論語集解》,卷㆓,11 頁。 6 《論語集解》,卷㆓,11 頁。 7 《論語正義》,卷㆓,46 頁。 74 文與哲.第㈦期 車中,惟兵車居左。樊遲,弟子,當為御者。武氏億《群經義證》 :「《呂 8 氏春秋.尊師篇》:「視輿馬,慎駕馭。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