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教 育 的极至 是要 一个 人 能
真 正实现 自己的潜 能 ,在
多变 的世 局 中,保持禅 定
与 智 慧 ,去 因应 一切 ,解
决所面 临 的 问题 ,就 像在
水中优游的划水逐浪。
从禅学的观点来看 ,教育的本质无非在于启发学生 自我
醒觉。人一旦能 自我醒觉,就能 自爱,自动 自发;能展现他
的人生 ,喜欢 自己,肯定 自己。人 的醒觉能力一经引发,就
能看清事理 ,了解事物 的真相 ;能不断从 旧经验 中前瞻新
知,用清新 的眼光去看周遭 的事物 ,令 自己日新又新 ,心智
不断地增长 ,走 出 自己的路 。这就是人类心智成长 的希望,
也是教育的希望。
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 了解 自己,接纳 自己,实现 自
第 2 页
己。这样才会有脚踏实地 的人生。禅家深信,每个人 的根性
因缘都不相 同,如果不能依照 自己的 “本来面 目”去生活,
就无异否定 自己,而导致生活 的溃败及精神上 的困扰与烦
恼 。
心理学的研究指 出,许多精神症状是 由于 自我适应上 的
矛盾,其共 同特征是 “我要,但我不能”的心结,由咨商辅
导经验 中,我惊讶为什么会有偌多的人,被这个矛盾 的心结
所 困。他们 的内心不停地对话着: “我要拼给你们看看 !我
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不差 !”随后,他看看 自己,则对 自己回
: “我没有那些条件,我实际上办不到 !”就在这 “要”
与 “办不到”之间,产生失望的情绪,没有价值 的感觉和莫
名的不安、 自卑和压力 。最后 ,他开始逃避和防卫,终致产
生精神症状和 困扰 ,他 的 自我功能也就渐渐受损 ,人生随而
面临残废 。
禅 的教导是要每一个人依 自己的根性因缘展现其人生 ,
不要暗示学生拿 自己跟别人 比较 。这才能真正披露其能力 。
其实,一个多元化 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各种不 同能力人的结
合 。因此,教育的理则应该是各 自展现所能,接纳 自己,肯
定 自己。老师和父母实在不宜对学业成绩不如人 的孩子批评
或失望,或过分地指责。相反 的,要协助他们去 了解 自己,
帮助他展现 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路来。
自我醒觉与实现不是用解说或认知教得来的。由于它是
一种实践的智慧,而不是一种知性的思考 ,所 以在教导上必
须特别重视生活的体验 ;在 日常生活之中直接学习。因此 ,
第 3 页
禅家特别强调 “看脚下”的实践力行功夫。
今天我们 的社会显得紊乱脱序 ,许多人 以为其主因在于
缺乏道德观念 。我认为那是不正确的。我们的教育,从小学
的生活与伦理,到初 中、高中的道德与公民教学,观念 的灌
输不可谓不多。我认为,我们 的民众不是缺乏道德观念 ,而
是缺乏生活上的实践智慧:一种行为的智慧和能力。
就整个人生 的展现而言,徒有知性的观念和知识是不够
的。因此 ,教育必须重视生活的磨练 ,在 日常生活 中体验友
爱和负责,学习珍惜 自己,省悟生命 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 的
问题,就禅的观点来看, “它不属于知,也不属不知”,坠入
知性的分辨就会疏离,一味的作 白日萝,或者眼高手低 ,愤
世嫉俗;若坠入不知,则变得愚迷懵懂 。因此 ,每一个人都
要培养 自己实践的智慧,要活在 自己真实的生活之中。
从禅的观点来看 ,人生教育是无相 的。也就是说,生活
的实践智慧,并不是用文字课本所能完全教导的。它必须从
日常生活 中去历练 ,去陶冶,去判断;从而培养其智慧、态
度和情操 。
人只有觉察到 自己的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