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完美版.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缩写后的文章尽量保留原文中精彩的句子、反映观点的句子或中心句,做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特别要使保留的部分和变更的部分衔接自然吻合。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打乱原文的顺序,重新组织材料,更不能随意发挥,添枝加叶 。 写作指导 删、留、缩、合、改 写作指导 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 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 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 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习作要求 1、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 2、不超过400字。 3、缩写后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留通顺连贯。 开始缩写 一、选定文章,读懂原文 先想好要缩写那篇文章,接着对所选择的原文要多读几篇,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将原文中的内容排排队,要知道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也可以列提纲,这样更加一目了然。 二、抓住重点,适当改写 1、先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大意; 2、围绕中心弄清主要事件和材料,在原文上画出要保留的内容,删掉次要情节和材料; 3、缩写语言,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的句子; 4、最后要看衔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贯通。 三、保留原貌,结构完整。 读缩写后的内容,看是否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故事情节是否保留相对完整。 欣赏例文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以为开玩笑,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回来好向他汇报。 见面后,诸葛亮请鲁肃为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嘱咐他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回来后只对周瑜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草船借箭(缩写) 欣赏例文 前两天没什么动静,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大雾漫天,船已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叫军士们擂鼓呐喊。曹操听到喊声,因江面上雾大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叫一万多名弓弩手射箭,箭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依旧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草船借箭(缩写) 欣赏例文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胃肠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走在后面照顾我们。炊事班长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走一阵歇一阵,吃的是老班长做的野菜和着青稞面。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又做鱼钩钓鱼,给我们煮鱼汤喝。我们每天端起碗来就吃了个精光,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老班长吃过一点儿鱼。 金色的鱼钩(缩写) 欣赏例文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老班长,他却骗我说早吃过了。我不信,就跟着老班长。一看,原来老班长吃的是一些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令我失声喊起来。老班长发现了,还找理由隐瞒,让我不告诉别人,而且又说走出草地很困难,找野菜不简单。我被老班长的言行感动了,哑口无言,扑在他怀里哭了。第二天,我经过老班长一番劝说,才喝下了鱼汤。 金色的鱼钩(缩写) 欣赏例文 食物一天比一天少了,我们的身体也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我们只能扶一段,搀一段,走到草地边上。这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还是省下了鱼汤,才光荣地牺牲了。 我在一阵抽噎后擦干眼泪,把老班长的鱼钩小心地收起来,想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因为,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草船借箭(缩写)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演示结束! 第三幕 渑池之会 时间:战国时期某天 地点:渑池 人物:赵王、蔺相如、赵国大臣一人、秦王、秦国大臣两人 布景:舞台两侧各有一排座位,座前的茶几上摆着待客的瓜果等。 幕启:赵王、秦王、两国大臣落座,互相劝酒劝菜。 秦王:(放下酒杯,不怀好意地)听说赵王精通音律,今天机会难得,请赵王鼓瑟助助兴,希望你不要推辞。 (赵王不好推辞,只好鼓了一段。) 秦王:(鼓掌,高声地)赵王鼓瑟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面向大臣)将赵王为本王鼓瑟之事记录下来。 蔺相如:(十分生气,走到秦王面前)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装作没听见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