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差动共焦的并行三维形貌检测系统的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第 33 卷第 4 期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Vol . 33 , No. 4
2003 年 8 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ug . 2003
( )
文章编号 2003 0404 1506
基于差动共焦的并行三维形貌
检测系统的研究
王永红 ,余晓芬 ,黄其圣 ,俞建卫 ,徐科军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仪表学院 ,合肥 230009)
摘要 :为提高并行共焦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基于差动共焦原理 ,提出了一
种全场非扫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 该检测系统利用微透镜阵列产生的二维点光源阵
列来实现并行全场共焦探测 ;反射光路采用差动设计 ,使用两个 CCD 同步测量离焦
光斑强度信号. 通过使用光斑光强差动算法 ,可以有效抑制光源的噪声和漂移对测量
结果的影响;利用差动共焦特性曲线中的线性关系 ,实现在较大采样间距下获得较高
的轴向分辨率. 实验证明该检测系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差动 ;共焦 ;并行探测 ;三维形貌
中图分类号 :O439 ; TN247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共焦测量方法由于其高精度 、高分辨率及易于实现三维成像数字化的独特优势在生物
医学 、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2 ] . 但是传统的共焦扫描测量方法机构复杂 ,速度
慢 ,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在线快速检测的要求. 近年来一种基于微光学器件的非扫描并行
共焦技术引起各国专家的普遍关注[3 ,4 ] ,这种技术通过微光学器件 ,实现对光束的分割 ,从
单点扫描变为多路并行探测 , 同步对被测表面的不同点进行瞄准检测 ,从而实现全场同步非
扫描测量 ,提高了测量速度. 测量中被测面沿光轴作纵向扫描运动使各探测点通过焦平面 ,
通过光电探测器记录最大光强信号的轴向扫描位置 , 由于物体上各点的高度不同 ,相应的各
点到达焦平面的距离也不同 ,物体上各点到焦平面的距离就可以表征物体的轮廓高度. 这种
并行共焦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但是测量纵向分辨率只在微米量级 ,而且光源的噪声和漂移会
造成全场各微光路的基准不同 , 同时光电探测器件也存在灵敏度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测量结
果的精度. 为了克服上述光共焦检测方法的不足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差动共焦的并行共焦检
测方法.
1 差动共焦法测量原理
传统的共焦光路 ,光源 、物点和针孔探测器处于彼此对应的共轭位置 , 当物体偏离焦平
面时 ,反射光通过针孔到达探测器面的光能量减小 ,这样就可以通过探测光强信号的强弱变
收稿 日期 :20030 106
( ) ( )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0 17502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 目 重点 0 1103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
( )
发展基金项 目 030 10 1F
作者简介 :王永红 ,男 ,1972 年生 ,讲师 ,博士生. 研究方向:精密测试技术及光电检测. Email :w yh00 1 @hfut . edu .
cn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4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第 33 卷
化来获得轴向位移信息. 共焦系统轴向光强的近似分布公式[5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A–V–P的网络舆情信息情感维度空间的模型构建-情报资料工作.PDF
- 基于ArcGISServer的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PDF
- 基于CFD的离心泵优化设计与试验-IngentaConnect.PDF
- 基于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的北疆一次暴雪-沙漠与绿洲气象.PDF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可持续消费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南京工业大学.PDF
- 基于DMC2PID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温度控制设计与实现.PDF
- 基于GPS的山区农村公路线形安全改进方法-北京理工大学.PDF
- 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的崩塌敏感性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学报.PDF
- 基于Hadoop和spark的森林火灾混合大数据分析系统-世界林业研究.PDF
- 基于LM算法的五连杆车轮外形测量仪参数标定-中国工具信息网.PDF
- 基于强祸合理论的熔锥型单模光纤棍合器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基于改进GPC-PID算法的自动灌浆控制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PDF
- 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冷连轧规程优化设计-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DF
- 基于改进异质协同演化的测试用例生成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PDF
- 基于微观环境主体的城水污染防治及制度建设问题-安全与环境工程.PDF
- 基于振镜扫描的光纤激光无铅钎焊犙犉犘器件的技术研究.PDF
- 基于改进Harris函数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模型-工程地质学报.PDF
- 基于数值试井的聚驱前缘与大通道识别应用案例分析-油气井测试.PDF
- 基于最大调制比的LCCGMMC混合直流交流侧故障-电力系统自动化.PDF
- 基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性与粉末分散性构建通脉大生-天津中草药杂志社.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