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国 有 色 金 属 学 会
郑 州 大 学
中 南 大 学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关于召开“第一届战略性稀有金属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的第二轮通知
各相关单位:
战略性稀有金属及其加工材、粉体材料和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海洋舰船、核电、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工
业领域,是保障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支撑我国战略性产业的
保障资源,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升我国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推进材料加工制备技术发
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着力推动一
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南大学、郑州大学、洛阳栾川钼
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第一届战略性稀
有金属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定于2019 年1 月10 日至12 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
会议将邀请院士、行业协会领导、 有色金属采、选、冶及材料加工领域的
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 围绕资源开发、高效清洁冶金、资源综合利用、高
性能先进材料加工制备技术等方面做专题报告。 欢迎各企业单位、 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设备厂家积极参加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结构 (排名不分先后)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郑州大学 中南大学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科技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洛钼集团研究院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支持媒体:《矿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材料与冶金学报》、《材料研究与应用》、《有色环保》杂志
大会主席:贾明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理事长
何季麟 郑州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执行主席:李发本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总经理
本次会议预计设置以下分会场(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第一分会场:采矿技术与装备专题分会场
分会主题:地质勘探与开发、智能化与数字化采矿技术、尾矿二次资源综合
利用、高效采矿及大型采矿装备智能化、矿山环境保护、矿山安
全技术与装备;
分会主席:褚洪涛 长沙矿山研究院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井石滚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第二分会场:选冶联合技术与装备专题分会场
分会主题:先进选矿技术与装备、矿物加工、生物冶金、离子交换、溶剂萃
取等湿法冶金技术、稀有金属火法冶金技术、三废处理、稀贵
金属回收与固废资源化;
分会主席:孙 伟 中南大学资源与生物加工工程学院 副院长
孙占学 东华理工大学 副校长
第三分会场:稀有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备专题分会场
分会主题:难熔金属、硬质合金、钛合金、锆铪新材料、高温合金、高熵
金属、仿真模拟、分析检测、表面处理;
分会主席: 舒永春 郑州大学 特聘教授
谢敬佩 河南科技大学 教授
赵永庆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第四分会场:稀土冶金与基础材料加工制备专题分会场
分会主题:稀土湿法冶金、伴生资源和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污染物防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毕业设计.doc VIP
- 年产8万吨苯乙烯工艺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毕业设计: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车间工段的设计.doc VIP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25万吨湿法磷酸毕业设计.doc VIP
- 绣春刀电影剧本(绣春刀原创剧本).docx VIP
- 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聚合工段的设计毕业设计.doc VIP
- 赏花拍花不识花花盲她来扫.PDF VIP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2).ppt VIP
- 年产5万吨电解铜的电解车间毕业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艺恩数据】2025年TikTok用户转战小红书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社交迁徙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