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社会主义改与挫折课堂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党政府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消除贫富差距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护伞。 瑞典有两大类低收入家庭。一类是单亲家庭。由于离婚率高,全 国有15%的18岁以下儿童生活在主要由母亲维系的单亲家庭中。而瑞 典妇女从事的又大多是商业零售和卫生看护等低收入工作。工资本来 就不高,再由其单独维持家庭,负担自然不轻。 瑞典另一类低收入家庭是养老金不高的单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长 寿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在瑞典,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许 许多多单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员。她每月经济来源主要有保证养老金和 住房补贴两项,支付房租、饮食、服装、卫生用品以及其他杂支之外, 也有所结余。 5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点拨】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能自圆其说即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评论史学观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能够阅读材料,提炼出材料观点,进而进行评价和认识。可以是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材料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而第二段则认为,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第一段认为是在西方崛起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才开始;第二段则认为,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2008年全国2卷)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混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