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轻天重民想的发展与叔孙豹的"三不朽"论.ppt

第章 轻天重民想的发展与叔孙豹的"三不朽"论.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 轻天重民想的发展与叔孙豹的"三不朽"论

* * 第三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是奴隶制衰亡和封建制兴起的重要时期。这种社会状况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领域中,表现为各阶级或社会集团从本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去评判社会变迁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因此,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想是比较活跃的。战国时期的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制社会。社会秩序呈现一片混乱状态,这样的现实社会反映到思想界,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社会思想的角度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思想界呈现出一个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壮观景象。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大解放时期,这一时期的很多社会思想都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因此,有人称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勃兴时代”,是“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轻天重民思想的发展与叔孙豹的“三不朽”论 第七章 第一节 轻天重民思想的发展 到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制的不断发展,反映到社会思想中,形成了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想。春秋时期,注重民事作为一种思想,不是个别人才有的。 在西周初年,虽注重“保民”,但人是要听命于神的,到春秋时期,才把这种被颠倒的关系重新颠倒了过来,这是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的一大进步。轻天重民思想的产生是有社会根源泉的。 其一,统治阶级的思想家们已经看到,要实行统治权,其前提是有被统治者。 其二,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春秋时期才出现了重民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思想已经形成独自的特色,也标志着中国社会思想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第二节 叔孙豹的“三不朽”论 叔孙豹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他并没有留下系统的社会思想,但他的“三不朽”之说却代表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的时代精神,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鲁国的叔孙豹出使晋国,晋国大夫范宣子问他,人生一世怎样才算是“不朽”?叔孙豹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叔孙豹三不朽之说,同时也表现出当时中国人的一种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业,这样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则可以永垂不朽。支撑叔孙豹的三不朽之说的观念是认为一个人不应一味地为其自身而活着,而应为社会大群体着想,对他人、对社会群体有善意、有责任感,其道德、功业、言论才具有社会价值,才能由不为后人所忘却而得以“不朽”。 叔孙豹的人生三不朽之说,完全摆脱了“天”或“天命”对人生价值的影响,代表了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转向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表明,至晚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社会本位和伦理本位之特色已经形成。叔孙豹三不朽之说,体现出一种人文历史观。 本章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流派的社会思想家都站在自己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解释社会生活,提出适合本阶级或阶层利益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构想自己所理想的社会模式,各种社会思想都表现出来,并各自闪烁着思想火花,整个思想界呈现出一个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壮观景象。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大解放时期,这一时期的很多社会思想都对后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到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潮。这是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的一大进步。这表明,到春秋时期,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社会的稳定或动乱、社会中诸关系的协调与失调的根本原因不是天上,而是存在于由活生生的人、人群所组成的西安市社会之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也只能依据社会本身的状况。这说明当时人们治理社会,管理人间事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中国社会思想已经完全成熟的标志。 3、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叔孙豹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论,表现出当时中国人的一种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即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有益的事业,这样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死而朽,但他所建立的德、功、言则可以永垂不朽。“三不朽”论完全摆脱了“天”或“天命”对人生价值的影响,代表了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转向和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表明,至晚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思想的社会本位和伦理本位之特色已经形成。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