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生素菌种选育的研究发展.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展简史: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法国Karski研究小组在2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混合培养中发现了自发融合现象,同时日本Okada发现艾氏腹水瘤细胞易被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融合,从而开始了细胞融合的探索。 1974年Kao等在研究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发现聚乙二醇(PEG)能有效促进融合,且融合频率显著提高。PEG诱导融合的作用被证明同样适用于微生物原生质体,从而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迅速建立起来,在酵母、放线菌、霉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种内、种间、属间以至科间很快形成了实验体系,解除了很多技术障碍。 发展简史: 1978年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讨论会提出原生质体的融合问题,使这一技术迅速推广到了育种领域。 1979年P首先发表了融合育种提高青霉素产量的报告,从而开创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抗生素育种改良工作中的应用。 常用的融合子筛选方法: 目前用于抗生素菌种选育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相当成熟,已形成原生质体诱变、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转化等一系列技术。利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改善菌种的遗传性状,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和改变抗生素的组分,而且可以综合不同菌株的代谢途径,产生新的抗生素。 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遗传信息传递量大,能克服遗传障碍,实现远缘杂交,重组频率高等优点,为遗传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不论是方向性还是自觉性,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均比诱变育种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可以消除某一菌株在诱变处理后所出现的产量上升缓慢的现象。 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使基因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DNA片段的分离变得十分容易。 由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是合成天然抗生素的最重要的生物,因此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在链霉菌中应用最为广泛。20世纪80年代,链霉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实现了链霉菌基因的克隆,1983年Hopwood等首次利用链霉菌宿主-载体系统克隆到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此后链霉菌的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以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为主的外源基因克隆表达系统。 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大量有用的载体系列,对抗生素产生菌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几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获得成功克隆和表达,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也已比较深入和全面。 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DNA重组技术,即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经过体外或离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再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该种生物就可以按人类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表现出新的遗传特征。 * * 制作者: 二零零五级 生物技术系 冉兴鑫 现代,抗生素(antibiotics)作为重要临床应用药物在防治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以其高效、低毒和易分解等优点日益受人们关注。菌种是抗生素生产的基础,因此,菌种的选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抗生素菌种选育技术已从传统的诱变育种发展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并且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主的多元化的育种方式将是今后抗生素菌种选育的主导方向。 概述 (目前最常用的育种技术) 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1)以合适的诱变方法处理大量分散的微生物细胞悬浮液,在引起绝大多数细胞致死的同时,使存活个体中的变异频率大大提高。 常用诱变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采用的诱变剂有紫外线(UV)、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激光和低能离子注入等。 采用的诱变剂有天然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化剂、移码诱变剂及抗生素类诱变剂等。 (化学诱变剂在诱变微生物菌种时造成的突变率通常较高、相对经济,但大多是致癌剂或极毒药品,使用时须谨慎。物理诱变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诱变效果好,但正变率低、筛选工作量大。) 一、诱变育种 (目前最常用的育种技术) 2)设计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淘汰负变菌株,并把正变菌株中少数变异幅度最大的具有优良性状菌株巧妙的挑选出来。 常用筛选方法 随机筛选(random selection) 推理选育(rational selection) 一、诱变育种 (目前最常用的育种技术) (1)随机筛选(Random selection) 诱变育种技术中一直采用的初筛方法,它是将诱变处理后形成的各单细胞菌株,不加选择地随机进行发酵并测定其单位产量,从中选出产量最高者进一步复试。 优缺点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