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火蚁危害扩大澳洲防治措施值得仿效.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現紅火蟻蹤跡,千萬不要恐慌,必須冷靜處理,確保安全第一。 三個處理原則是: 1.不直接碰觸蟻巢 2.不翻動蟻丘土壤 3.立刻撥打農委會的紅火蟻通報專線0800-095-590 貳、對於發現零星的入侵火紅蟻群,可以暫時使用以下方式處理: 紅火蟻(Redimportedfireant )原分布於南美洲,在蟻巢受侵犯時具有攻擊性 。 1.先將被叮咬部分冰敷,並以肥皂與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 2.馬上送醫 3.在醫生診斷指示下 ,使用含類固醇的外敷藥膏或口服性抗組織胺藥劑,減緩搔癢跟腫脹的症狀 4.儘量避免被叮咬傷口的二次感染 ,且避免弄破膿泡 **若患有過敏病史或被叮咬後有較劇烈的反應,例如全身性搔癢、蕁麻疹 、呼吸困難或胸痛 、心跳加快等特殊生理反應時,更應盡快到醫療院所就醫。入侵紅火蟻初期蟻巢 入侵紅火蟻蟻巢內部構造 其他螞蟻成熟蟻巢 其他螞蟻成熟蟻巢 入侵紅火蟻攻擊人類時,系由工蟻以大顎緊咬著皮膚 ,且利用其螫針連續針刺7至8次,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皮膚 ,而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將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被螫處形成白色膿泡,大部分的人10天左右便可復原,但通常會留下一些疤痕。若膿泡破掉,則常常容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一些體質敏感的人,遭入侵紅火蟻的叮咬後,可能?生過敏性的休克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 入侵紅火蟻(Red imported fire ant, 學名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為膜翅目蟻科家蟻亞科火家蟻屬成員,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其蟻群分工嚴密,性喜群聚並好攻擊,對其棲地環境之生物相深具威脅。 因其優越的生物特性及遺傳歧異度,入侵紅火蟻在地球生物史上展現出極強的生態適應力,並造成人類重大經濟危害。紅火蟻約於1920年代入侵美國南部,隨後逐步蔓延到13個州共逾1億英畝土地,目前每年約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2001年,紅火蟻入侵澳洲與紐西蘭,隨即造成兩國居民與農牧業者之恐慌。2003年9至10月間,我國桃園與嘉義地區陸續發現疑似紅火蟻入侵農地案例,案經採樣鑑定後首度確認為入侵紅火蟻,隨後陸續發生多起民眾受紅火蟻叮咬事件,紅火蟻的防除工作已刻不容緩。 入侵紅火蟻為地棲型生物,成熟蟻丘於土壤表面之堆積高度約10至30公分,內部蟻巢直徑則為30至50公分。紅火蟻蟻丘內部具多孔蜂巢結構,與目前台灣本土螞蟻明顯不同,同時蟻丘周圍土壤中並佈有多條覓食蟻道,可供蟻群活動、搬運與分食,甚至作為避難逃生通道。紅火蟻之族群數量龐大,以多蟻后型蟻巢而言,成熟之蟻巢有10至50萬隻個體,其中除100至200隻雌蟻與蟻后(壽命約6-7年)及部分雄蟻外,大多數均為職蟻(工蟻與兵蟻,係不孕性雌蟻,壽命1-6月)。此外,火蟻繁殖速度甚快,新交尾蟻后除初次產卵外,其後生命史中每日可產1500-5000粒卵,卵約7~10天後孵化為幼蟲,並由工蟻覓食餵食,幼蟲生長6~10天後化蛹,蛹羽化為成蟲則需9-15天,其生長週期快速,數月內即可發展為獨立蟻群。 紅火蟻無特定交配期,全年均可發生新的生殖個體,完成交尾的雌蟻可於3~5公里的飛行距離內另築新巢,產生更多蟻丘。常見之築巢地點包括農田、苗圃、公園、綠地、草坪等地,惟當其棲地選擇受限時,紅火蟻甚至可在都市分隔島、人行磚道下或電器設備等設施環境中築巢。依據國外報導,在高密度感染農地上,蟻丘成塚,每公頃之數量可達1000個以上,倘未能妥善加以防治,紅火蟻之繁衍危害將造成嚴重威脅。 如前所述,紅火蟻之族群核心在於蟻后,因此倘所採防治方法未能滅除負責繁殖蟻群之蟻后,則該防治計畫「只能治標,未能治本」。美國聯邦政府曾於1970年代末期進行大規模的紅火蟻聯合防治行動,噴灑藥劑均能立即滅除於土表淺層活動的蟻群,惟火蟻巢因具地棲性、多孔蟻巢結構與覓食蟻道分散等特性,其蟻后於蟻丘內部受到重重保護,雖然地表火蟻密度於短期內迅速降低,惟隨後火蟻族群即捲土重來,其防治效果終未能克盡其功,隨後更造成了農藥殘留等環境污染問題。    為能獲致治本效果,近年來美澳等國已改採二階段處理法(two-step control)來防治火蟻。第一階段係採餌劑(baits)處理,即將滅蟻餌劑灑在蟻丘周圍讓工蟻搬入蟻丘,以有效殺滅藏身於蟻丘深處之蟻后,使其無法繼續產生後代;第二階段處理則為個別蟻丘處理(individual mound treatments),係使用包括接觸型殺蟲劑等化學藥劑或以沸水、清潔劑等非藥劑處理方式,來殺滅活動中的工蟻、雄蟻,甚至是巢中之蟻后。    本法經美國、澳洲多年測試與改良,第一階段先以撒佈餌劑誘殺,7~10天後之第二階段再利用觸殺型藥劑直接殺滅蟻丘中的紅火蟻。澳洲採用此法處理二季後,其境內98%的處理區未再發現火蟻,效果優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