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考高中语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一 二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一 二 一 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D项,“悲风”,悲凉的秋风。 答案:D 一 二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一月内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既望”是农历十五,“朔”是农历初一。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解析:B项,“望”是农历十五,“既望”是农历十六。 答案:B 一 二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B.“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江水、明月与对英雄人物业绩的联想,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C.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客”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可见“客”的内心也是十分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于“挟飞仙”“抱明月”的空想。 一 二 解析:D项,理解不正确,“哀吾生之须臾”和“羡长江之无穷”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长江之无穷”,才显示出“吾生之须臾”。“客”对长江的“羡”反衬出人生短暂的“哀”。 答案:D 一 二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1)“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坐”,端坐。(2)“缪”,缭,盘绕;“此”,这地方。 参考答案:(1)我不禁感到凄怆,整理衣服端坐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2)山水盘绕,草木茂盛青苍,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一 二 二、语言运用 5.仿照下面这节小诗,另写一节。要求:与原诗句式相同,修辞一致。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解析:从内容和手法上看,第一行应引出仿写的中心词,第二行应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中心词的某个特点,三、四行顺势抒情。另外要注意句式与结构与原诗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给我一个拥抱就够了/如鲜花一束,像朝霞一抹/这就是一首最幸福的歌谣啊/仿佛秋天,浪漫又丰盈 9 赤壁赋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作品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这年年底,在亲友的多方营救下,苏轼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思想更接近现实。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元丰五年(1082),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游览赤壁,写下了两篇赋,后人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三、相关常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读准字音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