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docx

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 【摘要】本文阐述了鉴定人的涵义和世界主要国家鉴 定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模式,分析了我国鉴定人承担民 事责任的 理论基础,最后结合我国在鉴定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完善鉴定人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鉴定人;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18.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 (20xx) 01—0037—06 现代社会,设计、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 损害、医疗事故、药物副作用等专门性问题的诉讼案 件不断增多,在这类案件中,鉴定人往往扮演着关键 的角色,其鉴定结论对法官审判案件,对当事人权利 义务的分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事人对鉴定结论 提出异议的案件在增加,鉴定出现偏差影响诉讼当事 人权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要求追加鉴定人民事责任 的案件激增,因此鉴定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引起了法学 界的关注。 、鉴定人的涵义 鉴定人是指接受有关机关或部门的聘请或指派, 以其专业知识及在其专业范围内的经验或专家意见 等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提供鉴定意见的 人。世界各国的诉讼法理论和立法.都基本认同鉴定 人不属于司法人员,但由于鉴定人以其鉴定活动参与 了司法诉讼过程,所以鉴定人属于诉讼参与人。①例 如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 2条第4款规定:“诉讼参与 人 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 人、 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诉讼制度中,鉴定人与证人的 法律地位最为相似,他们同属于诉讼参与人,但两者 有以下显著区别。 (一)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属于专家,其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或 技能。能帮助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解决诉讼或仲裁活 动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而证人不一定需要相关领域 的专业知识。证人只需对其耳闻目睹的事实或现象进 行陈述。例如《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 7 2条规定,若科学、技术或其他专业知识将有助于事 实审判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争议事实,凭其知识、技能、 经验训练或教育够格成为专家的证人可用意见或其 他方式作证。② (二)在案情了解方面的不同 【作者简介]钟毅(1965 一),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 人,法律硕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研究 方向:民商法,1『el; +86—0512—68 213220— 5 218, e一mail : jiling^us ina? 12ore。 ①陈桂明、刘田玉:《司法鉴定的性质与鉴定人的司法 责任》,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卷),中国检 察出版社20x x 察出版社20x x年版, 第358页。 ②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围证据法选译》(下卷), 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年版,第728页。 ?38? 鉴定人一般是在诉讼过程中被聘请后或在司法 鉴定活动中才对案情有所了解,而证人往往在诉讼前 就对案件事实直接或间接有所了解。 (三)在结论推断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往往是在其他证据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技 能以相关科技手段。对待定事项进行鉴别和判定,这 里包含了逻辑思维.即通过各种分析得出结论性意 见。而证人往往不需要进行推理,他只需陈述耳闻目 睹的案件事实。即使需要证人进行推理。其推理也受 到很大限制。例如《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 贝V》第7 01条规定,如果证人不属于专家,则他的意 或以推理形式作出的证词仅限于以下情况:合理建立 在证人的感觉之上,对清楚理解该证人的证词或确定 争议的事实有益。① (四) 在人员选择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是解决诉讼或仲裁活动中某一专门性问 题的专家,在其确定上。委托人往往具有选择权甚至 更换权。而证人职责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个案件中只 有知情者可以作证,非知情者不能替代,各个证人之 间也不能替代,在证人的确定上。司法机关和仲裁机 构都没有选择权。 (五) 在回避义务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若是案件的当事人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基于客观公正的要求,鉴定人应当依法回避。科学、 正是鉴定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点。我国 《刑事诉讼法》第31条、《民事诉讼法》第45条、《行 诉讼法》第47条规定对鉴定人实行回避制度。依据上 述条文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不得担任案件的鉴 定人:(i)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 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 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对鉴定人实 行回避制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因素对鉴 定人公正鉴定的干扰和影响。保证鉴定的公正性和科 学性。而证人则不同,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都 不发生回避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鉴定人制度。大陆 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审判方式不 同,因而对鉴定人的定位也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