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改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改变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改变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两部分。一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是学生如何学习。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它们都包含着教与学的关系。 一、反思传统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在应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目标,老师以自己的教学成绩论英雄,学生则以自己的考试分数论成败。分数则成为师生共同的命根子。 教学方式:为了取得满意的成绩,老师用尽全力把自己所会的都传授给学生,教师整节课站在讲台上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教学。 师生关系: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学生是服从者,是配角。教师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无条件地、机械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单向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依赖型师生关系,要么是对立型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课虽然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但也无法走出学生考试与教师考核相关联的影响,所以在理论知识讲授时也会像其它普通学科一样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从不考虑学生的意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等,教师就按自己的教案一味地讲授。在实践操作中则经常会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因为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仅仅让学生按老师所讲的“照葫芦画瓢”,呆板、枯燥的任务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任务缺乏挑战性,于是一些学生,特别是爱玩儿的男孩子开始偷偷避开老师的目光上网或者玩游戏等。老师一边忙着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一边瞄着有没有学生游离到学生任务之外。一节课下来,老师没有在有限的时间里一一教会操作能力弱的学生,“猫捉老鼠的游戏”下次依然会上演。 这种重“教”轻“学”的课堂,教师又忙又累,学生又苦又烦。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转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明显地暴露出各种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地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占领课堂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由“单向机械活动”变为“双向或多向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一变“讲”——精讲多练 自从我校提倡新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坚持在课上做到“三不讲”,即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精讲,就是老师在课上轻易不讲,一旦要讲必须讲到点子上,要起“一针见血”“醍醐灌顶”之效果。教师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讲解,快速地帮学生梳理清楚学习的重点,为学生点明关键点,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解决疑点。多练,那就是多给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的机会,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情况,设计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操作任务,学生会乐于在操作练习中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在操作中逐步学会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 二变“学”——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该教会学生的是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生间的互助学习还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更大施展的空间,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人脚不沾地的穿梭在学生间也无暇一一指导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纪律也得到了改善,我再也不用和学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按照学校提出的“一三五”教学模式,我的课堂教学现在为先让学生看书自学、操作,然后是把不会的问题放到组内研究解决,如果组内研究解决不了的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再由教师点拨、指导。 三变“角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改革后的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由过去老师一人在台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变成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脑、眼、手、耳等多个器官感受知识的形成,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这种课堂上老师看似轻松了,于是有人说老师成了课堂上的配角,我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新的教学方式不是老师不重要了,而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老师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由主角变成了编剧、导演。作为“编剧”,老师备课时不能再仅仅针对教材中知识的传授为依据,如今备课的内容要更全面,收集的资料更丰富,除了研究教材本身,更应全面分析学生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精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