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防尘防毒技术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技术 1 2 教学目的 了解职业危险的来源、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了解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和高温作业知识; 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种类; 掌握生产性毒物的控制措施和粉尘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重点掌握职业危害控制与治理技术措施。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其控制 3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4 1.1 工业毒物 毒物:广义而言,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狭义而言,指少量进入人体即可导致中毒的物质。 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 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 首先,物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有毒性; 其次物质只要具备了一定条件,就可能出现毒害作用。 具体讲某种物质是否有毒,与它的数量及作用条件有直接关系。 如食盐氯化钠,一次服用200~250g就可能致死;溅到鼻粘膜上会引起溃疡,甚至穿孔等。 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 5 1.2 生产性毒物的形态及分类 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CO、Cl2、NH3、SO2等 蒸气:液体蒸发、固体升华形成的气体,如笨、汽油蒸气等和熔磷时的磷蒸气等,特别是在加热或搅拌的过程中,这些毒物更容易形成蒸气。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多为蒸气冷凝或液体喷射形成,如盐酸雾,喷漆作业时的漆雾等 粉尘:用机械或其他方法,将固体物质粉碎形成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10 μ m 以下),如水泥、耐火材料加工中产生的粉尘等 烟:即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0.1 μ m以下),如有机物在加热或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金属冶炼时的烟气等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6 1.3 毒物的来源 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如苯、甲苯、二硫化碳、铅、锰等; 由化学反应不完全和副反应产生的物质:有机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一般都不是很高,如生产丙烯腈时,要排放毒物乙腈和氢氰酸; 工业废气:工业所用燃料,几乎均为煤和石油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一氧化碳等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和冷却水:对于用水吸收的过程,由于反应物与水直接接触,排出的废水中势必含较多毒害物质;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其他生产过程中拍出来的废物:有的化学反应通常加入水蒸气、惰性气体作稀释剂,最后以冷凝水或不凝气体的形式排入水中或大气中。另外催化剂的粉尘、废渣、滤饼等都属于生产过程中排除的毒物。 设备和管道的泄露:生产中管理不善,设备、管路和阀门等未能及时检修,出现带漏运转,既损失了原料或产品,又会造成环境污染。 7 1.4 毒物评价标准和分级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1)毒性: 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计量表示,单位以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表示,mg/kg; 对于吸入中毒,用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单位以每立方米或升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或克数表示,mg/m3、mg/L、g/m3、g/L; 通常用实验动物的死亡数反映物质的毒性。 8 1.4 毒物评价标准和分级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2)评价标准: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或LC50):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LD0或LC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以此对毒物的急性毒性危险进行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9 1.5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1)物质的化学结构: 碳氢类化合物中存在以下规律: 脂肪族烃类化合物的麻醉作用,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一般为9),毒性反而下降,也有例外,如甲醇的毒性比其他醇的毒性都大; 不饱和键数越多,毒性越大; 分子结构对称的毒性大于不对称的; 同分异构体中,直链比支链毒性大; 脂肪族中含卤素,芳香族中含氨基、硝基等毒性显著增大。 10 1.5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2)物质的物化性质: 在体液中的可溶性越大,毒性越大; 挥发性越大,毒性越大; 毒物的颗粒越小,即分散性越大,毒性越大。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相加作用:综合毒性为各种毒物毒性作用的总和,如碳氢化合物在麻醉方面的联合作用; 相乘作用:综合毒性大大超过各种毒物的总和,又称增毒作用,如CO和SO2共存时的毒性; 撷抗作用:综合毒性低于各种毒物的总和,如氨和氯的联合。 11 1.5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一.工业毒物及毒性 (4)生产环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