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害虫爬进了转基因玉米
Pests worm their way into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作者:Brian Owens
文献来源:Nature News doi:10.1038/nature.2014.14887
翻译:薛堃
玉米根萤叶甲对毒素抗性的提高凸显了作物轮作的重要性。
玉米根萤叶甲对转基因毒素的快速适应要求更多超越生物技术的手段。
即便是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农民仍然需要使用长期流传下来的农事操作来防治虫害,例
如作物轮种。这是从最近对于抗虫玉米的发现当中总结的教训。
据爱荷华州立大学昆虫学家Aaron
Gassmann领导的研究小组称,爱荷华大田中一种被称为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 )的鞘翅目昆虫对转基因玉米产生的三种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中的两种产生了抗性
。对其中一种Bt毒素的抗性是近年来在虫体内出现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研究者发现对这种Bt毒素的抗性也会对新近导入的一类Bt毒素产生抗性。该项工作发表于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
Gassmann说道:“这是现在市场上三种Bt毒素中的两种,这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部分。”
表达Bt毒素Cry3Bb1 的转基因玉米于2003年首次被批准在美国使用,其具有抗虫特性,
如玉米根萤叶甲。到2009年,农民开始发现他们的作物上又出现了玉米根萤叶甲。2011年
,玉米根萤叶甲造成的损失波及到表达另一种Bt毒素mCry3A 的转基因玉米。在实验室研究
中,Gassmann发现这是一个交互抗性的例子,即Cry3Bb1抗性同时也表现mCry3A抗性,其
原因可能是不同的毒素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共同的昆虫中肠结合位点。
部分问题是玉米根萤叶甲非常强壮,Bt玉米不能产生足够的毒素完全控制它们。用来对
付欧洲玉米螟之类的害虫 Bt毒素杀死了99.99%的靶标,但是有超过2% 的玉米根萤叶甲残
存于Bt玉米上。每年种植同样品种玉米的大田中会发生抗性的快速演化,在爱荷华州,平
均时间为3.6年。
陶氏农业科学的生物技术全球科学政策主管Nicholas
Storer认为研究表明如果转基因作物不是作为害虫综合管理策略的一部分使用的话,抗性是
会在某一地区快速发展的。像陶氏这样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推出了表达两种不同Bt毒
素的转基因种子对抗玉米根萤叶甲。例如,陶氏联合了孟山都出售组合了Cry3Bb1和Cry34/
35Ab1的种子,其中Cry34/35Ab1是一类还未发现抗性发展 Bt毒素。
Gassmann表示毒素的叠加是延迟抗性发育的重要方法,但是一旦一种毒素的抗性产生
了,那么组合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因此,农民不应该完全依赖生物技术对抗害虫,应该周
期性的改变种植的作物以打断害虫的生命周期。“如果玉米都不在了,玉米根萤叶甲也就不
能存活了。”
Storer同意最好的技术也是需要和经典的方法想结合的观点。“轮作是Bt 出现之前对付玉
米根萤叶甲的首先方法,”他说。“我们需要保持下去。”
玉米根萤叶甲对转基因玉米中多种Bt毒素产生抗性
Aaron J. Gassmann1, Jennifer L. Petzold-Maxwell, Eric H. Clifton, Mike W. Dunbar, Amanda M.
Hoffmann, David A. Ingber, and Ryan S. Keweshan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0011
摘要:
表达由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的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对于害虫种群来说构成了抗性演化
选择压。玉米根萤叶甲是玉米的重要害虫,在连续种植玉米的大田中,常常使用Bt玉米对
其进行管理。2009-
2010年,在爱荷华州发现了玉米根萤叶甲为害表达Bt毒素Cry3Bb1 的玉米。后续的生物测
定发现,玉米根萤叶甲种群具有Cry3Bb1抗性。2011年,虫害波及到了表达m
Cry3A毒素玉米,而实验室分析采自相应田块的玉米根萤叶甲发现其具有Cry3Bb1和m
Cry3A抗性,且存在两种毒素的交互抗性。根部受损 Bt 田块的数量和玉米根萤叶甲种群
在转Cry3Bb1基因玉米上存活率的提高都表明爱荷华州玉米根萤叶甲具有Bt玉米抗性是持
续存在的。此外,针对玉米根萤叶甲 Bt玉米饼没有产生高浓度 Bt毒素,取食损伤相关
的抗性程度小于高浓度 Bt作物。玉米根萤叶甲首个抗性实例凸显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