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ppt
* B图4期去极化速度相同时,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对自律性的影响 有效不应期:0期——3期膜电位达-60mV,此期任何刺激均不能产生Ap,此期时程长,约200~300ms。 绝对不应期:0期——3期膜电位达-55mV左右,此时Na+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3期膜电位从-55mV——-60mV,强刺激会产生幅度很小的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不能产生Ap,此时Na+通道刚开始复活,但只有少量Na+通道开放。 b.相对不应期:3期膜电位从-60mV——- 80mV,此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产生 Ap,Na+通道部分复活,细胞兴奋 性低。 c.超常期: 3期膜电位从-80mV——-90mV, 阈下刺激即能产生Ap,Na+通道已全 部复活,细胞兴奋性高。 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于慢Ca通道开放, Ca++的内流引起的,慢Ca通道开放和复活速度都慢,所以有效不应期较快反应细胞更长,有时甚至可延长至4期,无明显的超常期。 用Ap沿细胞膜的传导速度来衡量细胞对兴奋传导性的高低。 Ap通过局部电流在同一细胞膜上进行传导;Ap通过缝隙连接在不同细胞之间进行传导。 优势传导通路:研究发现右心房有一部分心房肌纤维排列方向较整齐一致,传导速度较其他心房肌快,这部分组织从功能上构成了将窦房结兴奋快速传递到房室交界处的特殊通路,称为优势传导通路。 膜反应性:指兴奋前细胞膜的静息电位水平和其后0期最大去极化速度之间的关系。 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液中Ca++浓度升高,心肌收缩增强;反之,则减弱。当细胞外液中Ca++浓度降到很低至无时,心肌肌膜虽产生Ap,但心肌却不产生收缩,发生兴奋收缩脱耦联(故临床上不能将心电图作为心脏搏动的直接依据)。 心音:指心动周期中,心肌的收缩和舒张、瓣膜 的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等因 素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周围组织传播到 胸壁,若用听诊器放于胸壁的特定部位, 即可听到的声音,称为心音。 心音图:用换能器将心动周期中产生的这些机械 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并用信号放大器 放大后记录下来,即得到心音图。 定义: 指用引导电极置于四肢或躯体表面 的一定部位,经过仪器放大并记录 到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综合电变 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它可以反 映心脏各部分的生理活动状态,用 于临床诊断心脏各种疾病。 1. 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富有弹性和可扩张性, 连续血流,缓冲血压。 2. 分配血管——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各组织器官,分 配血流。 3. 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血管口径小,血流 阻力大,占总外周阻力的47%。 4.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 换的场所。 5. 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占总循环血量的60~ 70%。舒缩活动影响回心血量。 1. 血液运行途径: 心室——大动脉——动脉——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大静脉 ——心房 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 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 (三)淋巴液 毛细淋巴管的特点: 单层内皮细胞、单向活瓣样结构、有收缩性;管内负压,是吸引组织液进入的动力;肌肉收缩是推动淋巴液流动的重要因素。 每日淋巴回流量约2-4L。 淋巴回流的作用: 1)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2) 运送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3)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他微粒。 * 储存血液和调节静脉回心血量来调节搏出量! 意义: 1. 维持血压、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2. 满足机体各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血液需求 2. 舒血管神经(略) 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NE不可肌注,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E可肌注。 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血压升高,血管 收缩,保持某些器官血流量的稳定。 * * 1. 交感缩血管神经(NE:α受体) 紧张性活动:持续发放低频冲动。 2. 舒血管神经(略)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脊髓心血管神经元 2)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 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有紧张性活动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中枢 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又称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 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3. 其他心血管反射(略) (四)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它是一种负反馈调节,适宜刺激(血压)的区间在60—180mmHg,用于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的稳定。 2.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