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央银行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doc

中央银行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银行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安排 具体落实的关键在于时间上的掌握。 随着各主要央行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支撑经济,令全球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资金持有者纷纷为了追求回报而购入各类资产,促使资产价格上升。金融资产等价格急升的情况能否持续要拭目以待,但我相信投资者作出投资决定前是会考虑经济基本因素的(正如我早前提过,这些因素似乎并不太乐观)。 投资者亦应仔细观察央行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态度。近期金融市场有较多谈论央行在这方面的退出策略,央行官员也就此发表了不少意见,他们虽然没有透露何时落实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当中讯息颇为清晰:央行确实已准备好有关策略。这种讯息对金融市场很重要。大家当然乐意看见非常时期推行的政策,发挥了作用后可以在无损市场稳定下有秩序地撤销。 不论是量化宽松政策,抑或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资金支持,它们都会导致「储备结余」(即银行在央行所持的结算户口总额)以倍数增加。目前美国的储备结余将近8,000亿美元(2009年5月最高更超越9,300亿美元),远超雷曼兄弟倒闭前约500亿美元的水平。美国商业银行在联储局户口结存大量资金,但由于息率颇低,因此都会乐于向信用良好的客户放贷。虽然个别银行可为资金寻找出路,令各自的结算户口结余减少,但整个银行体系的总结余不会因为银行间的交易而改变,只有当央行从同业市场抽走资金才会令总结余下降。基于这个原因,市场焦点都放在联储局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令储备结余回复到较正常水平。 联储局官员最近发放的大量讯息,重点都在于以哪些方法,而不是在什么时候令储备结余回落。其中一个方法是调高储备结余息率,以配合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作为调整货币政策的手段。这当然并非新鲜事:多国央行(包括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都有向储备结余支付利息的做法,藉此遏抑银行放贷及改变宽松的货币环境。联储局可以运用的方法还有:在回应市场需求而又无损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沽售债券;透过「反向回购协议」沽出债券;以及接受银行较长期限的存款。无论如何,联储局在情况许可下收缩各种提供流动资金的安排,都会使储备结余回落。总之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时间的掌握则是另一回事:在采取退出策略前,联储局必先考虑通胀趋势等等许多因素。 我以往曾指出,海外资金因憧憬中港两地经济前景而持续流入港元,间接令香港出现量化宽松的现象:银行体系现时总结余(等同美国的储备结余) 超过2,000亿港元,远高于约5亿港元的正常水平。香港拥有高效率的银行同业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加上对银行并无存款准备金率之类的要求,5亿之数已足够应付同业交易结算的需要。就量化宽松的货币环境而言,金管局已拟定好退出的策略。然而,在规范化的货币发行局制度下,我们没有太多酌情空间去决定退出时机,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取决于资金会否以及何时流走。   任志刚 2009年8月13日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