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铭抗炎药.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其抗炎机制不同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甾体抗炎药),故此类药物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由于阿司匹林是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药,故也成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第一节 概述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解热作用 作用机制: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环氧酶(COX),从而使该部位PG合成减少,使体温调定点回归正常,而发挥解热作用。 作用特点: 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 只是抑制中枢COX ,减少中枢PG的合成,因而对已经存在的PG无作用。 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 解热和降温的区别 药物 阿司匹林 氯丙嗪 对正常体温 - + 物理降温 不必需 必需 降至正常以下 否 可 机制 抑制PG生成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点恢复正常 用途 退烧 低温、人工冬眠 (2)镇痛作用 作用机制: 抑制炎症局部PG合成,减轻PG 致痛作用,减弱疼痛; 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作用特点: 镇痛部位在外周。 为非麻醉性镇痛药,无耐受性、成瘾性及欣快感。 镇痛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3)抗炎、抗风湿作用(苯胺类药物无抗炎作用) 炎症的病理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致炎物质:缓激肽、PG等。 作用机制: 抑制COX→PG合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作用特点: 控制症状,不能根治 NSAIDs的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 各种慢性钝痛,如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抗炎抗风湿: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 环氧酶(COX) COX-1 COX-2 结构型(固有型) 诱导型 生成 固有的, 诱导产生, 存在于正常组织中 存在于受损伤 (血管、胃、肾) 的组织中 功能 稳定细胞功能 具有强烈的致 保护细胞 炎、致痛作用 如被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NSAIDs的作用与抑制COX的关系 NSAIDs的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的选择性不同,分为: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对COX-1和COX-2均有抑制作用 选择性COX-2抑制剂 主要抑制COX-2 第二节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抑制血小板聚集 TXA2和PGI2是生理对抗物 低剂量:(-)血小板COX→TXA2↓→抗血小板聚集 大剂量:(-)血管壁COX → PGI2↓→ 促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时,用量不宜过大。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机制: 直接刺激胃粘膜; 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CTZ); 抑制COX-1→抑制PGs对粘膜的保护作用 (PGs: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液分泌,↑胃粘膜血流)。 预防 饭后服药,同服抗酸药或服用肠溶片可减轻。 溃疡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 “阿司匹林哮喘” 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诱发的哮喘; 故有哮喘史者禁用。 凝血障碍 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合成有关 Vitk可预防。 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日)出现,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障碍,严重者出现过度换气、酸碱平衡失调、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立即停药,碱化尿液。 Reyes综合征(瑞夷综合征): 少数小儿在病毒感染发热后使用Aspirin,可引起肝损伤合并脑病; 虽少见,但可致死。 慎用:水痘,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者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

文档评论(0)

152****6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