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飘落的黄叶-庞鸿宾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飘 落 的 黄 叶 岁 月 篇 土    窑 一 距老家村旁不远处,有一座土窑,是用黏土麦秸泥“垛”起来 的,就建在堤上。 远远地望去,灰蒙蒙的,圆台形,在不适合烧砖的 季节,上面还长有稀稀拉拉的杂草,像一座古墓,向南一面有一砖 砌的圆形拱门。 窑的不远处有一眼机井,紧挨着的是约有两亩大、 平展展的土坯场。 听老人说,这座窑在解放初就有了。 至于为啥选建在堤边上, 说是有条大路,交通方便,再者是为了排水,有利于土坯晾干。 我 们村的地势也是处在堤上,或许是这个原因,这一带村子的名字, 隔几个村,都有叫“某堤”的。 工作后,可能和专业有关,我从一些 书本上知道,那是古代黄河流经这里形成的高地,而堤外的沿途一 带,是当年取土培堤的地方了,学者称古黄河背河洼地,有邻近县 的沙地为证,那里曾是黄河的主河道。 也许太古老了,这些离奇的 概念早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除了专业人员,普通人是难以想象 的。 可历史就是这样,谁曾想到,难以驯服的黄河在下游大小改道 竟然达一千五百多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带都还零星保留着类似的土窑,是农 民们建房烧砖用的。 那时候,农民喜欢蓝砖,至于其强度是否科      3 飘 学,那是不管的。 而且,烧蓝砖要技术,不是谁都能一下子学会的。 落 的 于是,十里八村就有了专门烧窑的匠人,虽然不是窑主,可主人要 黄 叶 岁 言听计从。 听爷爷讲,烧窑讲究土坯堆放、烧火大小、时间长短,之 月 篇 后还要浇水,那时的土话叫“洇窑”,也是很有学问的。 接下来是 用土盖住,封顶若干天,说是“焖窑”。 爷爷还说,不然那些“蓝砖” 是烧不成的,烧过了成“琉璃头”,浇水迟了就是“满天红”,或者成 了“花喜鹊”了。 我虽然不知道那些话语的含义,可听说烧出“花 喜鹊”很兴奋,就问爷爷啥是“花喜鹊”。 爷爷说,就是砖头上蓝一 片红一片。 那时我问爷爷,你烧过窑? 爷爷笑笑说是听来的。 砖的颜色会变,多么神秘。 农民们虽不懂那是土坯烧制时化 学成分的变化,但知道用浇水去调节。 可那时还要掺杂一些迷信, 现在想起来也不能责怪父辈们的愚昧。 记得有一次,到窑边玩耍, 本来是想去看“脱土坯”的,因为常见叔伯们玩那泥团,在一个带 两个格子的木制长方形框子里,几下就成了,然后扣在地上,来回 不停地往复奔跑,还哼着小曲。 可那一天不见这情形,只见十几个 人跪在一个方桌前,那桌子就对着圆拱窑门,上面摆了五个馒头, 香炉里还插一捆冒烟的香。 人们低着头,并没有说话,不知是谁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