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人文导论-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否能提供民眾一個健康的選擇? 設置販賣機 設置飲水機 不健康飲食充斥 便利商店 花蓮縣─健康美食 推廣500卡健康美食產業 社區肥胖防治環境評估 緣起: 美國CDC於2009年發展策略及測量指標工具「Recommended community strategies and measurements to prevent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Imple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Guide」,建議以社區為單位,透過環境的規劃、監測和政策層面的改變之策略來預防肥胖。 (24項策略)    社區肥胖防治環境評估 配合國內相關政策背景及生活環境,與協助縣市執行評估致胖環境方法之標準化,本局委託學者協助修改,並經過內部多次討論,形成一本土化之工具(計19項策略,39項測量題目)。 本評估工具,採鄉鎮市區為評估範圍,所評估項目主要以公部門、學校(以最大中小學區為範圍)為主要調查對象。 19個策略項目,39項測量題數 社區肥胖防治環境評估 期望縣市公部門及社區依評估項目,逐一檢視日常生活相關場域之致胖環境,幫助居民了解有哪些環境因素與肥胖有關,對於不利環境,透過社區參與倡議,集結社區力量採取行動來改善致胖環境。 配合年底辦理成果發表會及專家評審的作業時程,請於10月底前完成致胖環境之測量。 社區肥胖防治環境評估 進行步驟 1.請以鄉(鎮、市、區)為檢視範圍。 2.邀集跨部門人員及熟稔社區實務的人士組成工作小組,先進行小組討論與分工,縣市可透過跨局處、跨科室與民間組織的合作機制,一起檢視、選擇社區在乎、想改善之致胖環境。 3.完成評估問卷後,召集地方共識會議,決定優先改善的致胖環境、分工與研擬行動方案及進行介入。 4.本工具是希望提供一套系統性方法,協助縣市檢視瞭解轄區的致胖環境,建立基礎資料,縣市所填報的問卷評估結果,如某些評估項目之符合比率較低,請不用擔心,這些評估結果不會作縣市比較或考評。 100年縣市衛生局衛生保健工作- 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營造(9分) 評分方式: 請各縣市於11月21日前繳交書面成果報告(含所轄各鄉鎮市區之環境評估調查結果各乙份),本局預定於11月底前邀請專家學者及本局業務單位代表進行成果發表審查會議,由衛生局簡報,再由審查委員提問,為促進執行經驗之分享,請各衛生局全程參加。 100年縣市衛生局衛生保健工作- 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營造(9分) 評分之三大方向: 一、鄉鎮市區致胖環境調查(占3分): 參考本局提供之評估工具,發動社區,進行致胖環境 調查情形。 二、鄉鎮市區健康促進動員 (占4分): 鄉鎮市區是否有依五大行動綱領,進行生活型態與環 境之改善。 三、創意展現(占2分):綜合評量整體執行成果與創意。 * 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營造 評分標準說明 陳組長延芳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100.09.01 * 大綱 致胖環境與肥胖防治 臺灣社區肥胖防治環境評估 100年縣市衛生局衛生保健工作- 社區健康生活型態營造(9分) 致胖環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與肥胖防治 夜市 速食餐廳 * 台北市-大型連鎖餐廳標示熱量 * Obesogenic Environment致胖環境 致肥環境係指因環境、機會及生活條件等影響的總和造成個人或群體肥胖。 如認為肥胖只是單純的熱量攝取過多,衛教民眾少吃、多動的策略,是無法減少肥胖的盛行。 必須改變肥胖為個人的障礙及需要治療的傳統觀念 肥胖係面對不正常環境,所呈現的一種正常反應 macro-environment 決定整體群體的肥胖盛行率:micro-environment與生物及行為因素決定個人的肥胖程度。 建立支持性環境,改善致胖環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 ,協助民眾健康飲食及運動,比衛教民眾維持健康的體重更為要。 理解,測量和改變致胖環境是肥胖防治成功的關鍵 Obesogenic Environment致胖環境 2002年國際肥胖工作組主席詹姆斯(Philip James) :肥胖比例增加已引起全球關注,並廣泛歸因於飲食過量和運動量不足。但只有根本改變城市的設計規劃,肥胖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大幅增加,環境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所以不應該把體重增加視作為個人缺點 。 推廣食物紅綠燈標籤 城市規劃設計、苗條城市 汽車文化=肥胖文化、 光靠健身沒有用,單憑鼓勵多參加休閒活動之對策效果不佳 城市規劃時應製造可以讓人多運動的環境 ,例如挪威、荷蘭、丹麥在城市規劃中製造可運動的環境,已明顯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