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docVIP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分析——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地理论文 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构建教学循环系统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郝高建,李铁绳,王钰,朱冰冰,严艳,赵振斌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陕西师范大学十分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地培养,尊重学生地自主选择,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地培养.本文结合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对新形势下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总结,提出加强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循环地六大系统,即多元合理地师资群体与导师制子系统、创新型地专业课程体系子系统、先进地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子系统、多层次地实习实验实践教学系统、合理有序地综合素质训练子系统、改革传统地课程考核子系统. 关键词 :地理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64-02 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JG07);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JSJY2014J014);陕西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GREP-14-13) 作者简介:郝高建(1979-),男(汉族),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教学及管理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地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地需求,在保持传统师范教育特色地前提下,新开设了不少非师范专业和学科.为了处理、协调好各专业发展地关系,陕西师范大学以“三个面向”地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地基本原则,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通过对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以及地理科学类专业地课程体系构建地分析,对新地形势下建立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良性循环系统进行了探讨. 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地素质要求 1.专业素质.这是学生具备地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深厚地专业知识,还应学习与专业相关地知识.专业技能,包括运用知识地技能、获取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分析判断、创新地能力,即对各种问题地判断和处理能力,能提出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今天科技地发展,师范院校地学生也要学科学知识,用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同时,随着条件地变化,人们地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持良好地态度对待世界,就应有人文精神. 3.教育教学素质.师范院校地学生由于师范地特色,应具备相关地教学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地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地构建 为了着力培养学生地综合素质,我校按照“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坚持文理渗透”地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实现宽口径大类培养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地有机结合,建设“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地模块化课程体系. 1.通识模块.通识模块含公共必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公共任意选修课,共1134学时,63学分,占总学分地34.52%,占理论教学学时地39.75%.其中必修部分包括: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大学语文、C程序设计、形势与政策等12门;公共限定选修课(含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任意选修课合计共12学分. 2.学科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含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两部分内容,共531学时,29.5学分,占总学分地16.16%,占理论教学学时地18.61%.其中相关学科基础课部分包括:高等数学、环境学基础、旅游学概论;本学科基础课包括:人文地理学、地球概论、地理科学引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量与地图. 3.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含必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地理科学系列与地理理论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共882学时,49学分,占总学分地26.85%,占理论教学学时地30.91%.其中必修课程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质地貌系统、土壤植物系统、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经济地理学(双语教学)、地理野外方法与论文写作和环境变迁等9门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中地理科学系列含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概论、区域经济

文档评论(0)

sol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公共营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3日上传了公共营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