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之空气动力学.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空气动力学 ;前 言;对动力性的影响 影响高速时的加速性能; 影响最高车速。 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例:对于CdA=0.8m2的轿车,   v=65km/h时,55%的能量克服空气阻力;   v=90km/h时,70%的能量克服空气阻力。 轿车空气动力性的差异可使空气阻力相差达30%,燃油消耗相差达12%以上。 对安全性的影响 高速时的加速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 空气升力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 空气动力稳定性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对汽车外形演变的影响 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汽车外形; 空气动力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 研究汽车运动时,空气对汽车的作用。 包括:作用力(力矩)、噪声、冷却、通风换气、车身表面清洁、对附件工作性能的影响等。;1.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伯努利方程(Bernoulli’s Law) 对于??可压缩流体,有:    mgz+mp/ρ+mV2/2=常数       ——流体的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动能之和为一常数。 气体的重力很小,若忽略气体的重力势能,则 p/ρ+V2/2=常数 或 p+ρV2/2=常数       ——静压力与“动压力”之和为一常数。 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表现形式。 流速越大,动压力越大,压力(静压力)越小。 ; 文丘里效应(Venture Effect):    流体经过狭窄通道时压力减小的现象。;1.2 空气的粘滞性和气流分离现象; 附面层(Boundary Layer) ; 顺压梯度和逆压梯度; 气流分离现象(Flow Separation) ;尾流区 在分离点后,是一不规则流动的涡流区,总体上是静止不动的“死水区”。物体向前运动时,它随之运动,故称“尾流”。 尾流区内各点压力几乎相等,与分离点处压力相同。;减小压差阻力的措施 降低逆压梯度  减缓物体背流面的截面变化,使分离点(分离线)向后移,减小尾流区。 增大紊流度 增大物面的粗糙度。 分离是产生在附面层 流体没有粘度,就没有附面层。 没有附面层,就不会产生气流分离现象。 汽车上的分离区 气流在前风窗下部、车顶前端、行李舱前部等处分离后,又重新附着,形成分离区(亦称为“气泡”( bubble))。;1.3 压力系数;2.汽车空气动力与空气动力矩;2. 汽车空气动力与空气动力矩;3.空气阻力;3.空气阻力; 车身后背对空气阻力的影响;后背倾角与空气阻力 后背倾角越大,气流的逆压梯度越大。 分离点在后端时,后背倾角增大,尾流区减小; 分离点在后背上时,后背倾角增大,尾流区增大。 有一空气阻力最小的最佳后背倾角。 后背长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小。 ;车身后背形状与空气阻力 截尾式 两厢式与三厢式 行李箱高度;3.3 诱导阻力(Induced Drag) ;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诱导阻力越大; 后背倾角越大,气流在后背的偏转角越大。 气流在后背的流程越长,诱导阻力越大。 分离点前移,气流在后背的流程减小。 后背倾角的变化,对形状阻力和诱导阻力都有影响。   诱导阻力:随后背倾角增大,诱导阻力增大;随分离点前移,增大速度减缓,进而减小,直至至消失;   形状阻力:随后背倾角增大,形状阻力先减小,再增大;分离点前移至后背顶端时,不再增大。; 车身后背上减小诱导阻力的措施;3.4 干扰阻力; 车身表面凸起物对气流影响; 车身表面凹槽产生的干扰阻力; 车轮旋转对气流的影响;轮罩的遮挡,减弱了车轮旋转对气流的干扰,降低了空气阻力。 在轮罩中的转动车轮,在其前侧面和前下部有气流向外流动,对主气流产生干扰。 轮胎宽度有一空气阻力最小的值。 ;3.5 内部阻力;4.空气升力;4.2 地面效应;地效飞行器;4.3 汽车外形与空气升力;底部的前后遮挡的影响 ;后背倾角对空气升力的影响 前风窗下部分离区对空气升力的影响 行李厢上的分离区对空气升力的影响;5.侧向气流和空气动力稳定性;5.2 汽车空气动力稳定性; 车身侧视轮廓图的形心位置越靠后,其气压中心越靠后,空气动力稳定性越好。;6.汽车空气动力学装置;阻风板示例;6.2 后扰流器(Spoiler) 后扰流器的作用 在扰流器前形成局部高压区,可减小空气升力; 使气流在扰流器上稳定地分离,可减小诱导阻力; 使分离提前,可增大形状阻力; 有的后扰流器对气流的导向,可推迟分离,清洁后窗。 后扰流器的优化 在流速较高的气流中,后扰流器作用较明显。 不同的汽车,后扰流器的形状、位置、尺寸均有最佳值。; 后扰流器形式;6.汽车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