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掘进隧道出洞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口掘进隧道出洞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隧道位于**,其走向30.93°转40.96°。左线起讫桩号:ZK103+876~ZK104+382,全长506m;右线起讫桩号:K103+880~K104+394,全长514m。根据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隧址区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及崩坡积层、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隧道出口端为我标段与**标段的分界点。隧道出口端斜坡高约105.5m,纵坡坡度较均一基本呈一直线型,坡脚约19°,第四系残坡积松散覆盖层较薄,大部基岩裸露。出洞口段处于岩层强、中风化界面附近,岩体裂隙较发育,岩层产状平缓,强风化层破碎,岩体较完整,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2、设计参数 **隧道出口段为Ⅴ级围岩,采用Ⅴ浅衬砌类型。隧道左右线出口端均以15m长Φ108大管棚和Φ42单层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 **隧道右洞**隧道左洞 **隧道右洞 **隧道左洞 图1 **隧道出口地形地貌 图2 **隧道右线纵断面设计图 二、出洞方案的选择 **隧道右洞全长514米,出口端为我标段与**标段的分界点,右线开挖掘进比左洞先行约90米,经综合考虑工期、经济、环境及管理等因素,本隧道采用从进口端单头掘进,拟定右线先出洞。根据“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出洞总体方案确定为,尽量不刷或少刷坡,保持山体的原始平衡,避免洞口坍方,结合洞口的地形,拟采用“顶设导坑贯通,贯通后由洞外向洞内留核心土环向开挖的施工组织方案”,即隧道右洞在开挖至距离出口端洞口明暗交界约28米左右,停止全断面开挖掘进,采用在拱顶上方开挖导洞方式向前掘进,导洞安全出洞后,通过导洞运送物资、人员、机具设备等到出口端洞口,按照设计开挖及防护边仰坡,施作洞口超前大管棚支护,继续开挖至隧道贯通。 为满足工期要求,保证今年年底之前武童寨隧道全线贯通的目标,待右线出洞后,左线隧道将物资、人员、机具设备从已贯通的右洞运至出口端洞口,清理边仰坡,施工超前大管棚,加固洞口。然后按照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继续开挖掘进,严格监控隧道洞顶的沉降观测,确保隧道顺利贯通。 三、施工部署 1、人员配备 现场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作业人员:30人 2、机械配备 表1 施工机械仪器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功率或生产能力 单位 数量 1 电动空压机 4L-21/8 21 m3 台 3 2 监控设备     套 1 3 挖掘机 PC200-7 0.8m 台 1 4 混凝土喷射机 TK-961 15 m3 台 2 5 侧卸式装载机 ZL50C 2m 台 1 6 自卸式汽车 红岩3260 16T 辆 2 7 气腿式风钻 YT26   台 10 8 内燃发电机 200KVA 200KVA 台 1 9 弯拱机 LWGJ-250   台 1 10 钢筋切断机 GJ4/22 3.5KW 台 1 11 钢筋调直机 GT4-4 3.5KW 台 1 12 钢筋弯曲机     台 1 13 木加工设备     台 1 14 电焊机 BX1-400 30KW 台 3 15 注浆机 台 1 16 全站仪 TCRA11 1 套 1 17 水准仪 DSZ2 套 1 四、施工方案 1、小导坑贯通施工 (1)小导坑施工前的处理。在单口掘进至K104+350处停止掘进,准备开挖顶部小导坑,即距设计明暗交接里程向洞内28m的位置,此处埋深约11m深。上台阶预留10m作业平台,掌子面喷5cm厚混凝土封闭,小导洞开挖后采用工字钢支护,间距0.6m,钢架拱脚每隔1.2m(即间隔一榀)采用I18钢架设一道水平支撑,形成临时封闭环。 图3 顶设导坑贯通开挖示意图 (2)小导坑开挖。小导坑置于隧道拱部中央,导坑3.5m×4.5m(宽×高),小导坑拱部采用Φ42单层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在K104+363~+378有管棚支护段小导管位置与Φ108管棚错开),环向间距40cm,小导管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小导管外插角10°~14°,插入后进行超前预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浆液采用水泥砂浆(W/C=0.5~0.8),安装I18钢架60cm一榀,间距60cm。开挖循进尺0.6~1m,人工开挖为主,辅以微弱爆破,稳扎稳打。 (二)洞口段施工 (1)顶设导坑贯通后,将洞内风、水、电引出洞外,并按要求布设整齐。 (2)对仰坡进行小范围刷坡,尽量少破坏地形、地貌和植被,并对仰坡进行加固。 (3)清除洞身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和松散土层,并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地面标高高于设计明洞基础范围内的边坡。施工0.5m厚的护拱混凝土。 (4)护拱混凝土顶宽1m, M10浆砌片石基础布置在拱脚起拱线处,基础承载力应大于150KPa,否则基础应加宽加厚。 (5)在管棚护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